胡臻
摘要: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成全人的教育宗旨,都指向课堂构建要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基于现代学习的专业理论,教师可以从学习者——尊重学习的主体性,学习知识——开发学生的潜力性,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组织——加强学生的合作力四个角度构建相对理想的课堂,帮助学生发展获取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帮助学生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学习理论;理想课堂;课堂建构;选Ⅱ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B-0053-04
康德在《论教育》一书中指出,“人只能通过教育而成其为人”,通过教育,人性才能得以展现和完善。每个想成为好老师的教师总是一边享受着这个职业带来的尊崇感,一边惶恐着如何构建出育人为本的理想课堂,理想课堂到底是怎样的课堂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不敢界定理想课堂的定义和内涵,但我坚信理想课堂从孕育到生成,必定如康德所说,是始终指向“成全人”这一终极价值的。这个人,当然有师者,但更为主体的必定是学生。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为了迎接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会”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社会对学校的期待也相应变化,期望毕业的学生善于识别、解决问题,能充分展示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本。所以,更多从教者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获取面面俱到的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发展获取知识(信息)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在于帮助学生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故此,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就是笔者现阶段探求的理想课堂。
那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想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寻求问题的解决:一则,研读了一些学习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等,希望能获得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支架。二则,笔者目前任教的高中选Ⅱ校本课程强调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培育和发展学生自主、实践、创新、个性等人本素养,与以此构建理想课堂的实践平台实属高度契合。经过数度行动和反思,笔者借助专业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选Ⅱ校本课程《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中访谈法的教学为例,拟从学习者、学习知识、学习评价、学习组织四个角度来谈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想课堂的建构。
一、学习者中心:尊重学习的主体性
“学习者中心”意指要以课堂主要学习者——学生作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各类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新的情境中积极运用已有经验去建构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以学习者中心的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带进教室的已有知识和观念是重要的,必须在学习任务设计时将这些已知作为新学习的起点。倘若忽视学习者初始的知识和观点,学生课堂学习获得的理解将会与教师预期的想法大相径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设计适当的任务给学生“刚刚能处理的难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性维持参与、多一点机会学习和建构,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访谈法一课的导入,笔者摘录了正在筹备中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的宗旨“历史并非只是宏大遥远的时代巨著,真实的历史往往深埋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让我们采集前辈的记忆,记录身边的历史。让我们找回我们来的地方,找到我们去的方向……”配上以前参赛学生进行资料调查时的照片,创设了以“发现身边的历史”为主题的学习情境,择取学生生活世界中的真人真事创建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原有认知中调动关于访谈法的生活经验,再辅以直观的图示资料展现口述史有目的、有记录的采访搜证的特性,便于学生联结到具有同样特征的访谈法。当学生比较准确地说出“访谈法”定义时,他们已经在学习情境的刺激下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即顺利地将生活化的经验陈述转化为专业化的概念表达。
还需注意的是,学习者也必须先意识到自己的已知,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因此教师在制定学习策略的时候,既要提供新知建构的平台,也要激活學生前置的经验。笔者设计访前准备的学习任务,就是起始于学生课前预设访谈计划后呈现的前置经验。这些经验有正确的,如“省锡中以前有没有更改过校名?如有更改,那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解决问题的部分资源,但有待在教师的引领下向专业方向迁移。也有不妥的,如“十年前学校的教学条件、生活条件是怎样的?”问的范围过大,有待课堂学习时重新调整;还有学生的留白,表明他们遇到了学习障碍,有待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解决策略……让学生先行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认知,以这些课前经验为依托组织讨论、交流和修改访谈计划,学习活动才不致较难推进。
二、学习知识中心:开发学生的潜力性
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他们在社会立足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认可以学习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存在,两者交叉并存、互相作用。以学习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同样认真对待学生的需要,但它强调知识本身对于思维和问题的解决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教师围绕专业概念来联系和组织学习任务,学生是无法从旧知成功迁移到新知,无法真正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技能和策略的。而教师之所以可担当专业引领的角色,并非因为他们知识存储有多丰厚,而是因为他们在某类知识上的组织能力足以支撑相关计划或有谋略的思维。以学习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建构,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必要的讲授或对话,指导学生获取规避学习迁移障碍的智能,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中从非正规前置经验向结构化学科概念的转化,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效度。
如前述导入环节与访前准备学习之间,有师生从口述史导引到访谈法概念界定、访谈类型识别的一段对话,这既是导入情境刺激下的自然生成,也是为学生访前准备的学习提供导向专业知识的规范,提供评判前置经验的标准。当学生在掌握了访谈法的必备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前置经验有效与否,如在某小组讨论陷入冷场时,给学生“回忆—判断—表达”的方法指导。当学生已能从访谈目的、访谈对象、问题设计、成员分工等不同角度予以陈述时,教师适当的点拨可以帮助他们建构规范的表达。这两个学习活动之后,学生的认知其实有了趋向专业的提升,虽还处于过渡形态,但已经足够突破难点“问题设计要领”所需。有了第一次迁移所得支持,再以“关于省锡中校歌歌词研究的访谈提纲”的案例来激活学生“纠错拨正”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推理,师生的对话就不会晦涩难行了。在质疑辨析中,学生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这可以在他们之后顺利修改问题提纲并成功采访的表现中得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