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诗以它独有的形式和魅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应该去研究、挖掘、弘扬,教学中不断尝试与实践,从“诵读”到“欣赏”,从“模仿”到“创作”,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儿童诗歌写作的兴趣,把学生领进诗歌的大门,让学生读诗、赏诗、写诗,让诗情浸润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受到美的熏陶,彰显个性,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儿童诗;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7
作者简介:王小姿(198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新世界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诗教学。
一、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詩性的表达
1.在诵读中品味诗文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声情并茂的诵读,学生们深受感染,会情不自禁地和着节拍,打着手势,晃着身体,完全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因此,诗歌学习要重诵读和感悟,以读促悟,品味诗文。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引导学生诵读: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采用范读、配乐读、表演读等诵读形式,激发兴趣,愉悦美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和情趣,让他们在读诗中不知不觉进入诗的意境中去。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真挚的情感,富有鲜明个性。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渐渐入境,仿佛走进了心底最深处的那个温馨的地方,这是“以读造境”;在一遍遍的读悟中感受到游子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是“以读入情”。
2.在读中感悟故事的“趣”
创编童趣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情趣以及想象、创新等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中,我把六年级上册《爸爸的鼾声》创编成一个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我一边做动作一边风趣幽默地讲开了:
一天晚上,我爸爸终于回来了,刚吃完饭,因为工作的劳累没来得及洗澡就在沙发上呼呼地睡着了。我正在房间写作业,忽然,一阵“呼噜——呼噜——”由远而至。哎,晚上还有飞机掠过?侧耳一听,像是火车开来了,穿过了那美丽的森林。“妈——火车来了!”“嘘,宝贝儿,你爸爸在‘开火车,别打扰他。”“哦。”可是呼噜声断断续续的,我真担心“火车会出了轨”。我急忙跑过去告诉爸爸:“爸,小心开车。”爸爸一咕噜醒来。咦,呼噜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这样的故事充满生活情趣,再加上我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逗乐了学生们,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创作。
二、尝试创作,抒发诗意
教学生写诗时,我以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努力捕捉灵感,用童心和稚气去看待世界,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开掘情愫美,抒发诗意。
1.范文引路,模仿入手
模仿是诗歌写作的基础。从模仿中探究写作规律,理解其中的写作原理,掌握写作方法,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学生在范文的引路下,可以轻松地尝试改编的乐趣。例如,范文引路:《致老鼠》——阎妮;模仿创作:《日光灯》——陈XX。
我喜欢你——/修长而又瘦高的身躯/一颗打开心灵的窗户//你每时每刻都在辛勤地工作:/闪啊——闪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闪耀着无穷的力量/而你从不叫苦,从不喊累。
从陈彩云的诗作中,我们看到了《致老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影子,在学生的创作下又是别样的韵味。
2.创新写作,彰显个性
学生有了模仿改编的经验,个性创作就会水到渠成,一篇篇真情实感的诗歌就像浪花朵朵朝岸边涌来。
有一次,以“风”或“雨”或“云”为题进行创作。“风、雨、云”是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要在描绘的文字里充满诗意,就必须捕捉它们的特点,并摄取与之能形成相关联的场景进行描写。在我的提示和启发下,学生创作出了一首首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歌来。
如邢XX同学的《别了,美丽的云》:
悄悄地走了/又悄悄来//我真想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去追逐/但我不能/我静静地望着/望着/夕阳西下//我知道/它该回家了/我也该回家了//离别时/它为我舞/为我跳//在依恋中享受,在享受中依恋//再见了//再见了。
有时,我让学生们随时抓住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表达的心情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就有了一首首心意小诗。从一首首小诗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表达的真情,也和他们一起品尝到了诗歌创作的甘甜。
参考文献:
[1]徐海芳,胡文杰.“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8(6):57-58.
[2]扈中平,刘朝晖.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研究,20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