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隐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估计的力量,它既是勾画学校文化建设蓝图的起点,也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支点。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借助“金葵花”隐喻学校文化,并以此展开文化认知、进行文化实践。“既要注重文化的基本问题,又要注重个性化表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善于想象”“既要发挥校长、教师的引领,又要有儿童参与”等学校文化建设主张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有机结合,给学校文化建设以借鉴。
【关键词】学校文化;個性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4-0045-02
【关键词】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13)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委员。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与把控,否则可能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带来文化建设的肤浅与平庸,甚至造成不应有的偏颇。
“文”与“化”两个字以及“文化”这个词确实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古籍中。后来,古罗马哲人西塞罗在他的著作《图斯库鲁姆辩论》中,用农业耕种中的耕地、播种和丰收作隐喻,来形容文化对人的头脑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文化的传统含义指的是有知识、有修养,并与农业劳动、生产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文化”更广的含义是由人类学家后来创造的,他们用“文化”来描写人类所采用的独特的适应性体系,可视为一个社会的传统信仰和行为体系。
当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在不断发展: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软实力;文化意味着发展,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建设的境界;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向自由的创造。
用以上的认知与理解来观照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金中实小”)的文化建设,不难发现,他们在创造自己的文化,他们用隐喻来表达对文化的深切认知与价值定位。正是在校园的深耕中,他们进行了“农产品”的收割与整理,表达了他们对金中实小文化愿景的永恒追求。他们的隐喻是:“金葵花”文化。他们的信念是:根扎进土里,心向着太阳。何义田校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金中实小的文化。
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都钟情于金色的葵花,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金色的葵花有着特殊的含义:永远向着太阳,生长并积蓄能量。金中实小选择“金葵花”文化,就是让儿童永远向着太阳,永远追随太阳,向着太阳生长,向着太阳歌唱。“金葵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学校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培养“中华精神、国际视野”的少年儿童,彰显了时代色彩,赋予了“金葵花”文化的现代内涵。
何义田校长在表达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张中,对有关问题做了深入的阐释。他的诠释与行动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投以深切关注的目光,从中汲取文化的营养。概括起来,他们将形而上与形而下进行了有机结合。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张,既要注重文化的基本问题,又要注重个性化表达
文化、文化建设是有基本问题的,对基本问题的抽象即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定性,而基本规定性折射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比如,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的生态是多元化,文化的特质是体与魂的融合,文化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规定性的遵循,学校文化便没有深度建构。不过,基本规定性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阐释的空间是很大的。因此,在遵循基本规定的同时,又要有个性化的表达,即用个性化表达来映射基本规定性,抑或说,个性化表达即是基本规定性的另一种表现。金中实小把控了这一点,金中实小用“金葵花”文化表达了文化的核心追求,形成了向阳教育的核心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向善、向上、向美。何校长说:“向善是道德的能量,向上是精神的能量,向美是审美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作用在儿童身上,是一个整体:以道德的向善为核心,以向上为精神支柱,以向美为审美的创造。”这样个性化的表达,表达了文化核心追求这一文化的基本特质,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张,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善于想象
何校长开宗明义:“教育需要想象。”他说,“想象可以丰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让我们对教育进行更生动的表达。想象能焕发我们对教育的激情投入和更美好的追寻”。他没有止于此,又作进一步解释,“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儿童,儿童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小学教育更需要想象”。这段话相当精彩,道出了教育发展的真谛,道出了小学教育改革的独特性。的确,教育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教育的想象力即是教育的创造力;教育有了想象才会撞击、激发儿童的思想,让想象这一“伟大的潜水者”浮出水面,追寻比大海更广阔的天空。金色的葵花,引发多少美好的想象啊!这美好的想象激发我们多么无限的创造激情啊!但是想象不是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要落地,要扎根,于是“根扎进土里,心向着太阳”。这就铸就了金中实小的品格,一“根”一“心”,一“扎”一“向”,一“泥土”一“太阳”形成了文化张力。这样的文化张力推动着学校文化的发展。
三、学校文化建设主张,既要以形而上的“向”为引领,又要防止形而下操作中的概念化、贴文化标签的现象
金中实小践行向阳教育的主张,又不能处处贴上“向阳”的标签,相反,他们将向阳教育附着在学校文化建设的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表达又都指向“向阳教育”,并以此丰富“向阳教育”。这就要对“向阳教育”的内涵加以分解,并与领域的文化特质产生对接。于是,他们分别以“向美”“向心”“向学”以及“金葵花”来命名校园、管理、课堂和课程。校园确实要向美,管理确实要向心,课堂确实要向学,这是对“向阳”的活化,让向阳教育有了不同的美丽侧面,各个侧面组成了一个美丽的整体。至于课程命名为“金葵花”,也是恰如其分的,不必勉为其难,想个什么“向”。向日葵本身就是一种“向”,否则会以文害义。
四、学校文化建设主张,既要发挥校长、教师的顶层设计和引领作用,又要让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
文化是人创造的,儿童不仅是文化的体验者和享用者,还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因为作为人的儿童有着无极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无界的审美追求,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文化是人化、文化立场应是儿童立场的理念。事实证明,在金中实小,儿童活跃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角落,他们也在耕耘、播种、收割,他们在土地上收获,他们向着太阳歌唱。
文化隐喻的力量是有着重要启示价值的。金中实小用金色的葵花隐喻为学校文化建设谱写了一首美妙的曲子,叫“金葵花之歌”。我们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