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人都需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而失业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人的失业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无法正常生活。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是解决失业很好的措施之一,而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开始阶段收入少、社会保障低,为此国家应当出台关于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来帮助失业人员渡过困难时期,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本文对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做了一项政策评估,证实这项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给出了几条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
一、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研究现实意义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规模和总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就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从国家角度来看,失业率低,说明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内部团结稳定,能够合理分配和引导人才的流动。从个体角度上来看,每个人都在工作,有相应报酬,工作当中的人获得报酬,会增加幸福感,他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是他们融入到社会、参与社交的重要方式。就当前的形式来说,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所以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就业条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对于这部分失业人员国家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上的照顾。当失业人员采用灵活就业形式工作时,给予这部分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提供劳动保障。这种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增加了社会保险金整体积累。因此,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使得失业人员也可以像正常企事业职工一样缴纳社会保险,从而保证失业人员的保险缴纳完整性,完善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可行性
(一)社会保险金额充足,可以为政策提供资金保障
从2012-2016年我国社会保险金收支结余情况来看我国各类社会保险资金充足、运转正常,同时收入大于支出并且略有结余。2016年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高达5333.3亿元。因此,我国完全可以加大力度实施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不存在相应的资金问题。比如,失业保险基金在提高失业金发放标准,延长领取失业金的时长,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基本生活难关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扶持失业人员就业带动其他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使得就业范围辐射更加广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率,力争做到精准扶贫,解决赡养重大疾病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争取没有一个“零就业家庭”。因此,在社会保险金充足的条件下,适当放宽标准,增加资金投入给灵活就业的人员是可行的。
三、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具体建议
(一)科学界定对象,精细化政策准入
从享受对象来看,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群体主要是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城镇户籍的“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原本没有工作的农民转为失业人员,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因此,这就要求政策对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困难群体进行科学界定,灵活就业类型进行充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的执行者清楚的区分政策的目标群体,精细化为其服务,使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出积极效果。
(二)加强管理学习,施行动态监管
因国家取消二元制户口,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呈“井喷式”增长,在零就业家庭中,年龄呈现年轻化,又因年轻人员工作流动性大,人员身份变化快等因素,为了防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目标群体出现偏差,对享受补贴对象身份变化要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加强管理学习。街(镇)执行政策人员要认真学习好、领悟好现行政策。对于符合政策人员身份要进行实地调查,并及时公示。主管部门对于公示人员要做好审查和复核工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对于不符合条件人员及时取消享受补贴资格;对于弄虚作假,骗取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一经查实,立即停发其社会保险补贴并追回給予的补贴金额。二是定期复审。对不符合享受补贴人员,及时终止其享受补贴资格。这就要求街(镇)执行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对享受补贴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全方位动态跟踪监督,防止不符合享受政策人员依然享受,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和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情况。
四、结束语
从严格审查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准入门槛,到全方位的监管,有效避免政策不落实以及防止部分人员钻政策的漏洞,给国家造成损失。真真正正地将政策落实到需要的群众。
参考文献:
[1]秦真安.社保补贴对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78.
[2]王钒吉.北京市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关于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补缴医疗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J].天津社会保险,2007,(04):48.
作者简介:
杨学宏,天津市西青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