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姝
摘 要:情境教学的使用在接触新知识、新科目方面获得了广泛认可。以《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为例,对如何在深入浅出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创设情境;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探索各种“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境教学的使用在接触新知识、新科目方面获得了广泛认可。部分教师仍然觉得历史学科课时不充足、内容多,新教材改编后细节更充实,可能更难讲,那么如何使历史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呢?又如何使历史思维变得深入浅出呢?从多年的教学中我感受到,设计好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思维、实践等诸多方面获得更佳体验,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段,在七年级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深入浅出,是教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指内容或道理很深刻,但表达得浅显通俗。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应该是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处时代的特点的,否则,不具有时代特点的切入点和情境,都可能带来“莫名其妙”的感觉。例如,几年前我们可以用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讲汉谟拉比法典,而三四年时间过去,现在的学生就表示完全没有听过这首歌,不能引起共鸣。但作为历史学科,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完全空想地去构造虚拟情境,不能天马行空地脱离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原则。因此,借助学生所处时代的流行元素,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呈现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想通过《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为例来说明如何在新时代特征下进行深入浅出的情境教学。
本课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的内容,承接上一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等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方面:从秦灭六国,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情境设置,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中央集权”适应并推动当时社会发展。
课程中将重点放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放在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我认为,七年级的学生尚不能较好地认知社会制度这一问题,而本单元的重点是“统一国家”。“秦王扫六合”这个故事不仅是“扫”天下之疆土,更是“扫”天下之制度。根据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等国情,对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能够取得长期统一,影响最深远的恰恰是“中央集权制度”。此外,对于刚刚接触国家统一内容的七年级学生,统一的具体措施内容也不简单,我希望学生脱离简单对书本条条框框的原文照搬、照念,从更深层去思考:“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最终,这一切政策措施都最终归结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词汇“红人”作铺垫,秦始皇就是中国古代的“时代红人”。利用历史上真实的、与秦始皇千丝万缕联系的商人“巴寡妇清”,带动课本内容。
导入部分,通过图片形式展现秦长城、兵马俑、阿房宫假想图和十二金人,引入历史人物——秦始皇。
在秦灭六国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处理具体细节,注重历史地图的对比,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地图进行观察并解读疆域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起到示范作用。利用课本上“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让学生明确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职能建制方式。而如何实现和巩固秦王朝大一统局面则是接下来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疑问:“秦朝立国后仍然可能面临哪些危机?”引发学生对“国家管理”概念的思考。
专注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从感官上亲近历史本身,特别是七年级学生重在体验观察学习阶段,我结合书本上知识点,搜集相关文字资料、照片,“以史实学史”,解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社会统一与进步。在情境中,学生跟随“巴寡妇清”这个历史人物,在生意遍布全国的情况下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国家有何相应措施解决了她生意上的困难。适时设计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顺理成章地将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思想、修筑长城、巩固边疆的问题串联起来。学生对跟随人物的情节有兴趣,也通过合理的历史想象理解各项措施的意图和重要作用,最终能够突出秦朝统一势必专制集权。这样一来,尽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内容看起来较多,但学生容易记住并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最后由学生共同总结秦始皇嬴政能够成为“时代红人”的原因,学生用讲述的方式将本节课学习内容融会贯通,检验了课堂效果。
知識的巩固方面,我设计了一个物理学的并联电路图为形式的思维导图,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制模式代入,这个“电路”及所产生的“场”的力量推进到政权的巩固,设计新颖,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能够很轻松完成知识的落实。
通过这一节互动式的情境创设课,我感受到作为历史老师不仅应该钻研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更贴近学生的方法,深入浅出,让枯燥的文字灵动起来。今后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跟紧时代节拍,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居俭.历史知识、历史经验与历史智慧[J].党的文献,2012(4).
[2]冒兵.学习领域的历史教学目标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2(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