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数学又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要做到分层教学,要善于运用竞赛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分层教学;竞赛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当今的教师都认识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当今社会不再需要只懂得知识,不能够应用和创新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终身学习。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做好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工作,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小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源,有了问题就会有思考。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数学学科的优势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为学生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当中有所收获。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不要太难,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等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问题,只有和小学生的实际相符合,才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兴趣,促使小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知识的探究。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数学基础等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遵循数学问题的梯度性原则。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复杂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探究和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探究途径的正确性。对于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教师要给予肯定,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这样,学生就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之一。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存在这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学采用单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必然不会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做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工作。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发现让每一位许多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上充满了自信。
教师要想发挥好分层教学的优势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做好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学困生,教师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尝试解决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三、开展竞赛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开展小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实践证明,竞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竞赛的条件之下,小学生往往比平时更加努力。小学生为了能够在竞赛中胜出,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会付出加倍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以期争得第一,得到教师的表扬。
为了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小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大显身手”。
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彻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