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价值取向出发,创设更真实、更具批判性的教学情境,搭建各种形式的帮助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改进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等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随之而来的也有这些学习方式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学习浅表化现象。浅层学习让我们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不与周围事物进行关联的孤立学习和被动学习中。显然,浅层学习的方式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即进行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1]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都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但是因为很多教师对学习价值的取向不清楚,课堂上情境创设的随意化、探究的肤浅化、交流合作的形式化等现象还存在,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仍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如何帮助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更深入呢?下面就我在《图像信息的加工表达》一课中的教学改进来谈一谈。
一、创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和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按照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还要立足于情境的“创”。即注意学习内容与多样化的情境的关联。就深度学习发生需要的环境条件来看,创设真实性的、批判性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更积极主动,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才更有益。
1.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就是一种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迁移的学习活动,即要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一个真实性的情境对深度学习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图像信息的加工表达》时,我就创设了一个为学校设计校徽的教学情境。某校将会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所女子中学,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真实情况。而目前新校徽的方案还没有制定,正在招标中。我们要设计出符合该校要求的校徽方案参与招标。同学们在这个真实教学情境中跃跃欲试,整个学习活动都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积极主动,充满了创作的激情,最后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2.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
深度学习的理念非常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建立。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否定性的思维,更是一种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所以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就是要多给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空间,使他们对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或在教师给出的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从而解决问题。比如,在《图像信息的加工表达——校徽设计》一课中,同样是校徽图案的设计,有的同学选择使用Photoshop,有的同学使用画图软件,甚至还有同学利用Word中的自选图形,又或者在不同的阶段综合运用各种应用软件。教師不必规定死方法和方向,多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分析、比较和运用,只要最终能够实现问题的解决都是可以的。
二、搭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帮助交流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那么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就应该搭建有助于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助的交流平台,以促进交流的深入和帮助的获得。还应该搭建方便学生获取所需学习资料的平台,以促进自主探究的深入。根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灵活使用辅助学习网站、班级论坛、班级FTP空间、“慕课”平台等多种方式,让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更畅通地进行交流和互助,更自如地获取课堂学习资料。比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加工表达——校徽设计》一课中,就采用了“慕课”平台。在平台中学生可以获取到有关图像加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介绍的微视频、PPT教程,根据自己存有问题解决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作品也可以实时上传平台,和老师、同伴进行沟通,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方法指导。最后,全班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工作。我们还开展了给喜欢的作品点“赞”的环节,最后通过“赞”数进行排名和奖品的发放。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
另外,深度学习也是一种持续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打造帮助交流平台的时候要注意创造适合学生连续性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以促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延伸我们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下课后或以后课堂上的联系和运用,以助于激发学生分析、综合、反思、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在《图像信息的加工表达——校徽设计》一课中使用的“慕课”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查找和浏览每一次课堂的教学课件和每一节课自己的作品和成果,这样学生能更清晰地整理出知识的脉络,发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反思自己的每一个问题,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持续发生和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2]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76-7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