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8 21:12周小凤
江西教育C 2018年5期
关键词:组员分组三角形

周小凤

小组合作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交流中,还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一、注重特点,制定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能弥补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如何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开展活动并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

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教师要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之间的能力差不多。小组成员的能力各异,都能为小组贡献个体的力量。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避免个别成员被孤立。小组中需要小组长,负责管理并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安排成员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小组成员各展所长,相互配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全面锻炼,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轮换担任组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每一次角色任务的转换能让学生得到新的体验和挑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科学的分组。例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个小组成员中需要有管控能力、有活跃气氛以及基础一般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才可更好开展活动,提升组员之间的互动性。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游戏,有拨动钟表的学生,有猜时间的学生,还有统计是否正确的学生,这需要组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因此,科学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样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课堂难以让学生投入其中。学习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创设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合作谈论的环节中有话可说。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然后提出学习任务,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在上课时与同学进行分享。在课前的三角形收集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教师分配的任务变得更加细化,让每个组员在不同的地方去收集三角形,这样的任务分配让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收集的三角形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距离更加拉近,更能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加强竞争,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当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的模式,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比赛中,每个组员都摩拳擦掌,想要夺得小组第一。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相互配合去解决教师布置的难题,这样不仅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能加强凝聚力。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有关概念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闯关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自己能够闯过几关。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充满期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加油鼓劲,教师从简单的题型开始,一步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快速计算,说出答案。在比赛的氛围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让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小组各成员精神高度集中,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并争取获得成功。

当然,在这类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中,有成功的小组那就有失败的小组。小学生对于失败,很多不会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会去责怪其他的组员。这时教师就要合理引导,做好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协调工作,友善对待比赛。一次失败没有关系,下次争取得第一。

總之,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更快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组员分组三角形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组落幕
三角形,不扭腰
分组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成长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