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摘 要:我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闪耀着熠熠光辉。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不仅可以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更能有效地促进我国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加强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就成了很多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矛盾冲突 文化差异 管理策略
当下,由于我国经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来华留学生。这也成为了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分析
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区域不同,也顺势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其中,与来华留学生管理相关的维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饮食看似与生命个体的生理元素密切相关,但说到底彰显的是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说,讲究菜肴的色香味,不同的地域也呈现出不同的饮食文化,烹饪菜肴的方式更是千变万化。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更在乎菜肴的营养搭配,更关注食物的内在质量。另外在用餐的过程中,西方人也较为喜欢分餐制,更加切合他们自主、独立的个性。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会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活交往、广泛学习形成一定的影响。作为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我们就需要先从饮食文化入手,高校的管理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内在认知。
其次,思维方式的差异。地域的迥异,也会形成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很多事物的关注都与其他民族有较大的不同,他们更关注一个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好恶倾向,这体现了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以颜色为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都将红色视为幸运、财富和喜庆的象征;而对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红色是冲动和挑衅的代名词。我们就不必完全要求来华留学生必须顺从我们的认知习惯,而要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基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强化高校的管理效益。
再次,宗教信仰的差异。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宗教信仰。这是与来华留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缺失了对他们宗教信仰的尊重,一切平等的交流都是停留在空中楼阁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每个来华留学生的国籍、民族及其宗教信仰,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才能更好地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搭建扎实而灵动的平台。
二、迥异的文化背景导致管理上的矛盾冲突
(一)语言沟通层面上的冲突
每个来华留学生到中国生活、求学,都必须与中国的师生及其他来华留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这期间,他们首当其冲的矛盾就是源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语言不仅是每个民族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同时更体现了民族文化载体的效能,是他们内在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根源与平台。不同的民族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思想和内在根源,一个来华留学生来到一个从未来过的国家,与完全不同的民族进行交流,语言就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汉语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更迭,博大精深,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這对一个没有接触过汉语言文化的来华留学生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有关人士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中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瓶颈,不仅语种相对有限,即便是英语水平也局限在与来华留学生进行一般性的沟通,难以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学习进行深入指导。这就给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缺陷,甚至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必须从语言的学习开始。
大部分的来华留学生虽然在来中国之前,已经通过书本、网络等渠道,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这种了解都停留在相对感性和肤浅的层面上。加之各国人员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性,来华留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些认知的偏差和误解,尤其受限于语言表达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表达出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内在思想。
(二)认知思维层面上的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长,对当下的人们仍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庸性的儒家传统思想中,中国人大多比较矜持和内敛,不善于运用肢体或者相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之中,经常运用动作来表达自己,比如拥抱和接吻,就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一些礼仪性的动作。在他们的意识之中,任何美妙、合适的语言都无法与热情、直观的肢体动作相比。正是这种差异性的认知,使得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在语言习惯和行为举止上存在较大差异,也影响了来华留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般来说,东方人在考量、探究问题时,容易复杂化,而西方人则习惯于将问题简单化处理。因此,在很多中国人的意识中,大部分的来华留学生思考问题都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童心,对一些现象的考量与把握难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而中国人喜欢从长远的视角看待问题。这种关乎思维逻辑层面上的巨大差异会引发不同民族、不同国籍来华留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很多国家都倡导道德至上,也有明显的契约制度,在进行某种活动之前,都会通过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进行沟通协调,甚至通过法律条文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义务。比如在很多国家,孩子在成年之后就会自动形成照顾自己的意识和责任,父母也就自然不再负责孩子的生活,而是给予他们广阔自由的空间。这种认知和习惯,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较大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从事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校来说,了解这些,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还是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文化差异下高校管理的策略
(一)遴选适切精准的文化内容
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域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所以他们在社会知识、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同。我们可以在来华留学生进入校园的初期,先利用两周的实践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语言培训,让这些初来乍到的来华留学生,能利用生活中最基本的语言进行必备的生活与沟通。但一个初级阶段的认知,是难以真正触摸汉语言和文化本质的。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精神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要在日后的学习中,长期开设汉语言文化课程,只有形成持久而富有动力的认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致力于语言的学习。
其次,需要让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的宗教进行了解,最终深化到对我国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了解上,尽可能减少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言行上的冲突,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这就需要管理老师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彻底了解,对他们的民族、国家,甚至具体地域的特点等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并形成丰富而严谨的档案。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将来华留学生的情况与我国目前的国情进行深入的对比与梳理,根据具体的差异性,开设相应的课程、遴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必须指出的是,让来华留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环境,了解这个环境背景下的人们,而并不是让他们改变自己以往的习惯,甚至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这就意味着高校管理老师必须要把握这一尺度,让来华留学生做到了解的程度,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做法,以便形成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和谐局面。
(二)践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并不能停留在管理教师的口头上,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并不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行为控制。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思想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性,这些国家的留学生都显得相对自主、较为自由,在生活和学术研讨上,更是将這种不喜欢被束缚的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对他们过于苛刻,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来华留学生的发展,对他们在我国留学期间的学习状态形成较大的影响。
由于这些留学生在原来的社会环境下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所以来到我国以后,还会习惯性地依照自己惯有的制度要求自己,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行为失误。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对来华留学生开展必要的思想工作,在他们能够接受尤其是基本认同的状态下,了解学校对来华留学生的规章制度,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与讲授时,可以尝试更改一些方法,如将规章制度制作成卡片与手册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让来华留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与了解;也可以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比赛活动,比如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组织来华留学生进行参与性的体验表演,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回答,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会怎么办?
总而言之,由于各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会给高校管理来华留学生造成很大的障碍。我们应本着对留学生尊重与认同的原则,在了解相关背景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减少留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矛盾,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提升高校管理来华留学生的整体效益。(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交流处)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