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 王黎秋
摘 要: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对于整节课的基调和脉络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好的导入方式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仔细思考,探索出针对每节课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照教科书的逻辑顺序,有计划、按步骤实施的一个教育过程。在课堂教学这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中,“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与考评”这些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一、复习式导入
复习式导入是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在课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或者上一阶段与本节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来导入新课,从而唤起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回忆,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这样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平行线的判定后,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先复习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然后教师及时引导提问:“上述判定的已知条件和所推导得出的结论互相对调之后,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由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就开启了学生证明这些结论是否成立的思路,也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承接式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有章节的开篇部分,有章节尾部的总结性知识,而有些知识则处在中间部分,且具有承接和过渡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合理恰当的方式,在承接上面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内容,从而使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衔接。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每一个步骤都承接上一个步骤进行。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都会顺承上面的内容一点点加深、加难。所以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提高问题难度,从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
三、情境式导入
上课前,通过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顺向正迁移,从而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学习的情境上来。通过合理适度的情境导入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舒适、顺畅的环境下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探。
2015年,笔者以选调的方式来到南昌市高新区工作,初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在游览艾溪湖和瑶湖的时候,笔者发现它们每天湖水涨落不同。于是笔者便把此情境引导到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加法运算新课导入中去,通过湖水涨落,让学生感受到了有理数加法中所体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加法中表示的不同含义,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本节课中。
四、教学模型导入
在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或形象直观问题时,我们常习惯用教学实际例子或教学模型来演示,使得学生得到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形象。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会针对一些教学内容的导入部分,采用教学模型导入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我们多采用出示相关几何模型的方式来辨识,到了初中后,对于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转换问题,学生还会感到略显抽象,不能够在脑中形成形象。在课堂导入时,若采用实物模型引入的话,则会使得本节课顺畅,易于理解。
如在教学“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时,笔者便用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引导学生,展示正方体是如何展开的。这样学生可以把抽象的立体图形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平面图形表象,然后就可以动脑思考其他的展开方式,为整节课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五、讨论式导入
课堂讨论是集小组同学或全班学生的智慧,通过各抒己见,寻找不同的方法、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如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时候,笔者就让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回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这样复习了函数的过往旧知识,也可以通过对一次函数的讨论,迁移知识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哪些?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哪些不同?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教师再加以引导和梳理,便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的知识点框架,进而开始新课教学,逐步解决课前的问题。
六、游戏导入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更喜欢游戏化的情境。因此,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开始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在这节课的引入上,笔者便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本课。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模拟射击用的靶子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一定距离情况下,尝试投射,每人一次,通过几轮后,学生们很快发现有的学生投射到了靶子的内部,有的投射到了靶子的外部,有的则恰巧投射到了靶子的边线上面。这样不仅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也使得学生对于接下来学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为整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实验操作导入
实验操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实验内容、步骤等操作事项,教师本人操作或引导学生一起操作完成实验的教学模式。它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教学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优势,相比之下,数学的枯燥乏味凸显无疑。因此在教学中,要是能够抓住仅有的几次可以体现实验乐趣的知识部分,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初中数学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教学中,笔者便在教学导入中,使用了硬币、骰子、扑克牌等来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来求解或者判断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
八、引经据典导入
“博引经典,谈古论今”是文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因其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得学生更愿意从中学得一些经典故事和哲学道理。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政史学科中的历史故事,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在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开篇教学中,笔者便抓住了这节课的优势特点,通过教学课件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先贤在文化上有了深入的交流和强烈的共鸣。当得知我国在推导出勾股定理的时间上比西方国家早500多年的时候,孩子们立刻涌起了一股爱国热情,这也由此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激起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印象非常深刻,效果非常好。
九、话题导入
话题说话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能力,尤其是语文、英语教学中,通过话题说话的锻炼,能够培养孩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引用的话题并不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方面的“点”,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三视图”时,笔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事先准备好了工程用的图纸和建筑沙盘模型,让学生观察辨识,看是否能够看得懂。学生在探索讨论中逐渐感知,然后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从而一点点导入要学习的三视图的内容。这样就实现了学生通过实物话题,顺畅导入新课题的目的。
抓好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渡过“万事开头难”的难关,而且可以顺畅、合理、有效地进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上去。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实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我们认真备课,使用恰当合适的导入方式,就会达到“课未始,趣已生,情已浓”的效果,为课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三中高新校区 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高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