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尔西旦木·胡达尤木
摘要: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目标则涵盖了才与德两个方面,对于德的培养则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出创新性和时代性,本研究首先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当前大学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实际上大学教育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教育,其中才体现在机能上,而德则体现在道德培养上,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则体现的是道德培养的主要任务。
一、大学人才培养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是通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来进行选择的,其体现出的是教育价值的曲线,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意义则是非常深远的。
1.具有社会价值取向。
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的摆脱了政治色彩,除了在政治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之外,同時其还承担着大学生价值认同、社会服务等重要价值,其体现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2.个人价值取向。
个人的价值是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道德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其需要以实际的精神和情况去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属于一种人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能够对人格内在的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及挖掘,从而使得个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3.育人价值。
教育是使客体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其利益追求是多元化的,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大学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独特的特点,比如人文学科相对理科的学生较为感性,再者学生的三观尚未定型,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较为叛逆、自我意识较强等都会使得学生被受到束缚。同时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这就需要做好生源融合,生源融合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无法做好基础知识的夯实,使得受教育者出现能力及素质上的不同。
2.外界环境的问题。当前多媒体大大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深入的影响,大学生和高中生相比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量,获取到的信息量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这就改变了学生教案网模式,但是很多学生面对这些新媒体的时候开始感到了迷茫,于是出现了三观的改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3.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很大的趋同性,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基本上是以传统伦理说教法为主,学生和教师之间不是采用对话的方式去达到教育目的的,而学生在整个教育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互动并不多,这种独白性的思想政治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有效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应该大大缩小管理成本,强化生本教育理念,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出发,做到教育职责的明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知识传授、素质提高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施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尽快的消除掉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和空位现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2.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则应该将自我教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得受教育者不断的医生个人思想品质,实现社会、个人思想的有机统一。首先需要教育者做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使得高尚的道德教育内化成为学生独立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该知识的内化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及内化,从而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受教育者还应该通过多看书、多感悟去体会其中的人本价值、人文精神,有效的提高自身健全人格和人文修养,在自我教育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将自己打造成适合工作岗位和有效促进国家发展的栋梁。
3.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地方的民俗文化衔接在一起,注重地域差异的同时还应该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受教育地位的前提下做到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在教育手段上首先应该做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共性的达成,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在教育手段选取上将地域文化差异、学生培养目标等进行充分的思考,有区别性的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加需要针对人才培养特点,多组织相应的趣味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实现大众化目标的历史性跨越中,地方大学扮演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主力军的角色。绝大多数地方大学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获得极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困难。在地方大学的改革发展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直接影响着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着地方大学改革发展的成效。大学教育是为了做到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在该过程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则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从当前来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理想,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可通过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开展自我教育、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来解决。这既是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地方大学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对地方大学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保障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礼文.彭万勇.构建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特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13.
[2]杨礼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构建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2).
[3]王海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教育法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