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8-07-27 00:57:36廖淑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炎性机体

吴 炎,张 睿,黄 冰,廖淑萍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1.内分泌科;2.体检科 51802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目前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患者持续的高血糖容易诱发心脏,会引发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非外伤性截肢的首位原因,国外报道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截肢率的7~10倍[2-3]。糖尿病足是因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周围神经病变而导致足部骨关节以及软组织发生畸形,轻则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重则发生神经病变形骨折、溃疡以及血管疾病等,从而危及生命[4]。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寻找糖尿病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5]。本文探讨了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组,4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为对照A组,另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B组。入选观察组患者均已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排除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健康体检者的各项指标正常,无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的疾病。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36.4±2.7)岁。对照A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66岁,平均(35.9±3.1)岁。对照B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3~64岁,平均(33.7±4.1)岁。3组研究对象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约5 mL,采用散射比浊分析仪测定LP-PLA2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测定D-D和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IL)-6和IL-12水平。采用血压袖和超声探头测定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压,计算踝肱比值(ABI值)。各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如下[6]:LP-PLA2为4.53~10.25 μg/L;D-D<200 μg/L;FBI为2~4 g/L,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TG<2.3 mmol/L,LDL-C<4.14 mmol/L,HDL-C>1.04 mmol/L,TC<1.69 mmol/L;ABI为0.9~1.3。

2 结 果

2.13组研究对象LP-PLA2、D-D和FIB水平比较 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LP-PLA2和D-D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LP-PLA2、D-D和FIB水平的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3组研究对象ABI、血脂和炎性指标比较 观察组TG、LDL-C、TC、IL-6和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BI值、HDL-C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研究对象ABI、血脂和炎性指标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肥胖和遗传等原因造成的血糖增高。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同时需要结合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7]。长期的高血糖容易出现心脏、肾脏、下肢等部位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较高[8]。糖尿病足是因为足周围的神经病变,外周为血管疾病造成的机械压力过大,使患者的足部关节受损,甚至造成畸形,出现较多综合征,包括神经症状、溃疡、感染、神经性骨折等,感染严重时会危及生命[9-10]。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反映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的关键指标进行测定有利于对并发症进行判断,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11]。LP-PLA2是炎性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生成中的限速酶,在细胞的内外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血管壁炎性反应的标志性物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在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会增加LP-PLA2的分泌,并将分泌的LP-PLA2经载脂蛋白B结合在LDL上,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因为胰岛素抵抗会增加LP-PLA2的分泌,同时LP-PLA2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抵抗性增加[12-14]。D-D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当机体出现高凝状态时,机体内的D-D的水平会增加,其可用于临床中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15]。FIB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反映机体的凝血机能,当血浆中的FIB水平升高时会诱发血管疾病,促进动脉发生硬化、血小板聚、纤维蛋白沉淀,进而使血液的黏度增加,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情况可反映机体的状态,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16]。ABI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指标,对于早期诊断高血糖下肢动脉病变的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分别测定了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LP-PLA2、D-D、FIB、TG、HDL-C、LDL-C、IL-6和IL-12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的LP-PLA2和D-D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并发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足患者的FIB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并发症患者(P<0.05)。在TG、LDL-C、TC、IL-6和IL-12水平的比较上,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低于糖尿病足患者(P<0.05),糖尿病足患者的ABI、HDL-C值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处于高凝的状态,存在慢性的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血脂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较易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需要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炎性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4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