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摘 要: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是对课堂中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价值判断,是对课堂中师生活动效果的直面分析,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经途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能在课堂的自我设计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却在课后评课中显得有些粗略简单甚至不免于形式化。
关键词:有效评课;教学活动;自我提升
记得在一次评课活动中,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生动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是‘炼,其他教师的评课是‘锤,青年教师的成长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能促其自身的成长成才。”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似乎更加在意自己应该如何去上课,于是我们努力地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以期达到自己较为满意的程度。殊不知,我们上的课究竟怎么样,也同样要听听其他同仁的意见和建议。古人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优秀同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超前的课改意识的评课,或许更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强大助力,是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催化剂,有时可能比我们自己苦苦地琢磨教材和学生中的领悟来得更快,更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某些传统的评课活动日渐褪色甚至形式化。“套大话”“戴高帽”的评课现象比比皆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的评课行为依然存在;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的评课理念也依稀可见。如今的评课模式让我颇为担忧,多少次我们失去了互相学习的重要平台?多少次我们错过了取长补短的良好机会?多少次我们放弃了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可能?究竟我们在顾虑些什么,是怀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去听课的吗?是怕说出了缺点让上课教师难堪吗?还是自己真的看不出本堂课的亮点和不足?因此,作为教师,重视评课的实用价值且提高我们自身的评课能力亦是迫在眉睫了。
俗话说:“教学相长。”我想评课亦是相长的。评课是一门艺术,倘若没有欣赏的态度和审美的眼光,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没有对自己本学科内容精熟的掌握,没有恰当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评课活动也便失去了它本身的光芒。有些评课过程中缺乏讨论和研讨,缺乏交流与沟通,缺乏实实在在的价值判断,长此以往,不利于评课教师评课能力的提升和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想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完全认清评课的重要性。
评课,即听课教师评价授课教师上课的课堂教学。它是听课教师参照课堂的教学目标,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動进行感知,对整堂课中教师的上课构思、流程、意图以及最后师生共同达到的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评课,作为一种教师有效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老教师总能凭借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给我们指点迷津,一语中的,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课呢?我认为前提是授课教师应该放平心态,不管你是新秀,还是骨干;是萌师,还是名师。即使是公开课也难以完美无缺,评课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改进有不足的自己。每一堂课上下来总会有亮点和不足或是遗憾,因此,请允许别人来拾起你的遗憾和他认为的不足。首先,认真听好授课教师的课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形成评课的第一手资料,有所分析、有所思考是一切评课的基础,当然一切理由的不认真听课便失去了听课的话语权。其次,评课教师应该从教与学、师与生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既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到授课教师的特色和风格,又要看到他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升,需要商议和研讨的地方;既要看到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主体发挥程度与合作探究能力,又要看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效果等等。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个人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的独角戏时代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看你能否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再次,评课需要太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等做铺垫,实践中缺乏理论是难圆其说的,理论没有实践是枯燥且没有说服力的。因此,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才能让我们的评课更彰显魅力。
总之,课堂评价要求评课教师实事求是地公开评析一节课,真诚客观的交流和全面公正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评课是否可取得当,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深入,影响到教师课程专业素养的提高,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学习效果,影响到教育事业是否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因此,我真切地希望,教师能认识到评课的种种优势,以后,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誗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