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静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素养已然成为高考的关键词,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成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间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论结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在2016年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学科素养,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开设了10节公开教学示范课,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以期对日常的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来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现象,得出一定的历史规律。比如,高二文科班许丽红老师分析启蒙运动的原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義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生了启蒙运动,从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理解理性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产生时的社会环境;理解人文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关系,得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唯物史观的运用。如果时间允许,插入适当的题目,指导学生作答,以加深其对唯物史观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这是历史学科突出的特性。但时空记忆也是学生最头痛、最害怕的难点。本次教研利用时空轴的设计,有效地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观念。陈跃老师在高二“对外开放格局”新课伊始出示时间轴,由学生回忆相关的历史知识,明确改革开放前中外重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明确的时空观念,并有效地加强记忆;谢萍老师在高一“罗马的政制和法律”中则是利用时间轴来进行总结,强化了学生对《罗马法》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记忆;姚成霞老师在初一“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中,有效利用时间轴,让学生标注重要事件的先后顺序,注明关键时间点,很好地巩固了学生的记忆效能,学生也更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因此,时间轴的运用值得推广,特别是现在的教材,以专题史的体例编写并不利于学生历史线索的把握,所以在必修的单元总结、历史专题总结或者高三总复习中,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三、史料实证
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这就是史料实证的素养。这种素养是高考专家的最爱,我们则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教材的材料和补充课外史料有效进行培养,比如,陈跃老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张图片,试着从这张图片所反映的基本史实,推理得出历史结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区位分布主要依托的是地理交通优势。那么,大家还可以利用哪些史实推理出相关的结论呢?”文彩老师提供给学生宗教改革之后社会现象的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等等,这就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能够依据史实推理出合理的结论。这次教研活动的每一节公开课,都体现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是很值得肯定的。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因此,必须针对历史概念进行有效的突破,这也是这次教学研讨中大家比较重视突破的一点。比如,丽红老师“什么是启蒙运动?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你预习后对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解释一般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或内容、结果或影响等几个因素”;文彩老师“再看看解析与探究的材料三,请同学说说‘信仰得救的含义?”以历史概念的突破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因此,在上新课时,我们要求老师针对每一个历史概念进行准确的解析,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
五、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即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这个也已经是每节历史课的常态,就不再赘述了。
本次教研活动针对历史学科素养在课堂实践中的培养,各备课组都进行了有效的突破,侧重点各有不同,如高一的课堂自主探究、初三的难点突破等。因此,此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措施也将在我组进行推广和落实,在教学中有效地融会贯通,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1).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