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尽量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寻求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兴趣;生活实际
实际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往往与学生的兴趣相背,常常会遇到让学生烦恼和头痛的事,那么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不愿接受,甚至排斥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尽量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寻求学习的快乐。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方能有乐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听课,像病人不想吃药,但又不得不吃。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下降,陷入无限的烦恼与苦闷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遠。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动手做模型、打比方,如讲100 mL酒精溶解在100 mL水中形成的溶液体积小于200 mL时,学生不理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隙所造成的。当我说500 mL大米和500 mL大豆混合后体积小于1000 mL时,学生兴趣大增。又如,在讲“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给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把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把你牵在手上;当你再大一点,你爸爸说,走,外面玩去!”学生听到这里便点头称是,欢笑不已。
再如,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必定几家欢喜几家忧,这时对于没有考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多鼓励,不能“伤口上撒盐”。如果你是化学老师,就可以借机讲解“伤口上撒盐”与“胶体的聚沉”这一化学性质有关,血液属于胶体,撒盐后增加电解质浓度,发生胶体的聚沉。
另外,在中学化学中,很多物质都有俗名,记忆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如CaO俗名生石灰,Ca(OH)2俗名熟石灰,而CaO与水反应可生成Ca(OH)2,就是生石灰遇水变为熟石灰,这可类比为生米遇水在加热条件下变为熟饭,即“生米煮成熟饭”。
铜和浓硫酸反应中,每个铜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每个硫酸分子中的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转移电子两个,但个别学生总认为是四个。于是我便叫来那个声音最大的学生做示范。我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到他手里,同时问他:“我给你多少钱?”“两块钱。”“你收到多少钱?”“两块钱。”“那么,我们之间转移了多少钱?”那位学生恍然大悟:“两块钱!”其余的学生也呵呵一笑,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出错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即使有一两个又犯错了,其他同学都会喊“两块钱”,随着就是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样两次以后,再没有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了。可见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幽默的例子和手法可以达到一般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如何使每节课所教内容都能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吃透所教内容,积累与学科相关的趣味点,了解学生生活环境,揣测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理。其次对类比的知识点讲解要深入浅出。
二、幽默风趣方有真乐
幽默是知识和智慧的产物,是生活与哲理的结晶,没有人不喜欢它;幽默是快乐的按钮,哪里有它,哪里就有阵阵笑声。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既传道、授业、解惑,又幽默风趣呢?有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板着面孔,像录音机似的年复一年播放着课本上的知识,毫无任何能动性地加工和处理。这样的课堂教学何乐可谈?要想使课堂教学幽默风趣,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1)渊博的知识;(2)有快乐的人生观;(3)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教师上课是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智慧,在课堂上讲课是和灵感碰撞发出的火花。例如,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饥饿、疲劳难忍,无心听课何乐可为?但课还得上,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讲历史讲到美国黑人受欺压时说:“有一黑人坐在饭店要了一只烤鸭,拿起刀叉正准备动手时,突然闯进一群荷枪实弹的白人,大声吼道,黑鬼今天你如何对待这只鸭子,我们就如何对待你。黑人愣愣地坐在那儿,忽然间黑人向鸭屁股上狠狠地亲了三口。”听完,学生笑声一片。快乐挤进每个学生的细胞里,教学效果特好。诸如此类的即兴创作,可使课堂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
幽默风趣有时也体现在教师的语调中,当一个问题出现较大转折时,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学习一下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这是为什么呢”,课堂气氛必将为之一变,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当然,幽默只能是课堂的调味剂,快乐的催化剂,切不可一味追求课堂的笑声而改变课堂的主旋律——快乐。
三、师生共鸣,其乐融融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主宰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甚至有少数教师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快和怨气带进课堂,你说学生能快乐起来吗?长此以往学生能树立快乐的人生观吗?所以,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享受快乐,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2)要心胸宽阔,进入课堂要抛弃所有的烦恼与忧愁。(3)要有一颗爱生之心,爱教之德,爱岗之责。(4)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要把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
总之,教师在拥有不失真趣的人生的同时,必然带来课堂的快乐,快乐的课堂必然能激发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奥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荡起快乐的小舟,在人生的海洋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作者简介:龙庆军(1978—),男,本科,就职于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高级中学。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