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特殊点巧解数形结合题

2018-07-26 04:25王进林
新课程·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定点

王进林

摘 要:在高考中,解决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常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如何更好地根据代数式子所隐含的信息,发现图象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由于条件的限制,图象不会“漂浮不定”,总会经过某些特殊点,抓住这些特殊点进行研究,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数形结合;特殊点;定点

数形结合就是要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是高考热点但也是难点。但对于数或形稍微复杂的题目,特别是含参数的题目,学生就一筹莫展,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画图、用图,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先来了解学生的作图习惯,画二次函数图象时,学生会先描出其顶点(或坐标轴上的点);画指数函数时,也会先描出点(0,1)(1,a),显然,学生对图象的理解,都是从某些特殊点开始的。所以,为了能整体把握图象,我们可以先从图象上的某些特殊点开始研究,这些特殊点作为图象的基本要素,影响着图象的变化,对它们进行重点分析,就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思路更清晰、准确。以下我将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一、抓住函数图象的特殊点,利于画图,简化分类讨论的过程

例1.设a>0,讨论函数f(x)=lnx+a(1-a)x2-2(1-a)x的单调性。

这是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第19题,是判断函数单调性的高考常规题型,但是全省的平均分才2.94分,足以见学生解答得并不好。该题中如何对a进行分类,分类后又如何结合定义域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难度。因f′(x)=不妨令函数g(x)=2a(1-a)x2-2(1-a)x+1,注意到无论a取何值,函数y=g(x)的图象恒过定点(0,1),且对称轴x=在y轴右侧。从所过定点(0,1)开始分析,就能找到对a的分类。具体解法如下:

解:函数f(x)的定义域为(0,+∞)。f′(x)=

令g(x)=2a(1-a)x2-2(1-a)x+1。

①当a=1时,g(x)=1,f′(x)=>0(x>0),f(x)在(0,+∞)内为单调递增函数;

②当a≠1时,g(x)=2a(1-a)x2-2(1-a)x+1为二次函数,图象过定点(0,1),且对称轴为x=>0(a>0)

(1)当2a(1-a)<0,即a>0时,y=g(x)图象如图1所示,g(x)=0在(0,+∞)只有一正根x1,此时f(x)在(0,x1)单调递增;f(x)在(x1,+∞)单调递减。

(其中x1=-)

(2)当2a(1-a)>0且?驻=4(a-1)(3a-1)≤0,即≤a<1时,y=

g(x)图象,如图2所示,g(x)≥0在定义域内恒成立,所以f(x)在(0,+∞)内单调递增;

(3)当2a(1-a)>0且?驻=4(a-1)(3a-1)>0,即0

此时f(x)在(0,x1)和(x2,+∞)内单调递增;f(x)在(x1,x2)内单调递减;

综上所述:(略)

本解法符合了学生的抓住关键点画图的习惯,并根据现有的对二次函数图象的认知,轻松找到分类讨论的依据,本解法的优点还在于简化了对导函数的零点与定义域间的讨论,使得对参数的分类更明确,思路更为清晰,结果更明显。

但若函数图象所过特殊点不是一个定点,还能不能这样处理呢?请看下题:

例2.已知函数f(x)=x++lnx,其中a∈R,求f(x)的单调区间。

本题完全可以借鉴例1的解法,具体解法如下:

解:f(x)的定义域为(0,+∞),f′(x)=,令g(x)=x2+x-a。

y=g(x)的图象过点(0,-a),对称轴为x=-,开口向上。

①当-a≥0,即a≤0时,如图4所示,g(x)≥0在(0,+∞)恒成立,f(x)在(0,+∞)内单调递增;

②当-a<0,即a>0时,如图5所示,g(x)=0只有一个正根x1=且x∈(0,x1),g(x)<0即f′(x)<0;f(x)在(0,x1)内单调递减x∈(x1,+∞),g(x)>0即f′(x)>0;f(x)在(x1,+∞)内单调递增;综上所述:当a≤0,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当a>0,f(x)的单调减区间为(0,),单调增区间为(,+∞)。

虽然g(x)=x2+x-a图象所过点(0,-a)中含有参数a,但由定义域的限定,点(0,-a)作为一个端点值,仍然可以以小见大,揭示图象变化的规律,简化分类讨论的情况,降低难度。抓住了特殊点,就可以把图象的“脉”了。

二、抓住圆锥曲线中的特殊点,利于用图,找到解题思路

例3.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y2=8x相交于A、B两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若FA=2FB,则k的值为 .

分析:如图6,本题中抛物线的焦点为F(2,0),结合直线的方程,不难发现,无论k取何值,直线也必经过点F(2,0),从这焦点的特殊性出发,常规的解题思路就容易形成了: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来解題!

解:记抛物线的准线为l,过A作AP⊥l交于点P,

过B作BQ⊥l交于点Q,作BM⊥AP交于点M,

则BQ=PM=AM=AB,所以BM=2AM,

可得k=tan∠AFx=tan∠MAB==2。

例4.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两个焦点分别为F1和F2,椭圆G上一点到F1和F2的距离之和为12。圆Ck:x2+2kx-4y-21=0(k∈R)的圆心为点Ak。

(1)求椭圆G的方程;(2)求△AkF1F2的面积;(3)问是否存在圆Ck包围椭圆G?请说明理由。

这是2009年广东高考文科19题,易求(1):椭圆G的方程为:+=1,(2):=×F1F2×2=×6×2=6。以下重点分析第三问。

A1,A2,B1,B2是椭圆G的四个顶点,决定着椭圆G的位置,圆Ck的半径为,圆心是Ak(-k,2),虽然Ak是一个动点,但Ak有其特殊性,即Ak恒在直线y=2上。不妨先判断四顶点与圆Ck的位置关系,根据条件中的数量关系画出图象如图7所示,显然椭圆下顶点B1(0,-3)在圆Ck上,借助图象可以猜想圆Ck不能包围椭圆G。

严格证明如下:

若k≤0时,A1Ak=>,说明A1在圆Ck外;

若k>0时,由对称性可知点A2在圆Ck外。

所以不论k为何值,圆Ck都不能包围椭圆G.(详解略)

例5.已知抛物线C:y=x2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l上运动,过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B.问:是否存在常数?姿(?姿>0),使得∠PFA=?姿∠PFB恒成立?若存在,求出?姿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探索性问题,直接做很复杂,而根据特殊与一般的原理,我们可以在直线 上找一个特殊点来探路,猜想一般可能成立的结论,这样做往往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既然要找点就找出特殊点,方便分析研究。具体解法如下:

解:假设存在常数?姿,使得∠PFA=?姿∠PFB成立,

如图8取直线l与y轴的交点P,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PFA=∠PFB,此时?姿=1。

下面只需证明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恒有∠PFA=∠PFB成立。

设A(x1,x12)、B(x2,x22),易求得切线PA、PB的方程分别为:

y=2x1x-x12,……①,y=2x2x-x22,……②

由①,②知点P的坐标为(,x1x2),

所以=(x1,x12-),=(,x1x2-),=(x2,x22-),所以cos∠AFP==,

同理cos∠BFP==,所以∠PFA=∠PFB恒成立。

即存在?姿=1,使得∠PFA=?姿∠PFB恒成立。

上题的解答过程中,若没有利用特殊点,解题难度可想而知,可见,特殊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迷茫的心,能让我们尽快找到解题的思路。由于特殊点在图形中并不难找,所以利用特殊点解数形结合题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清楚认识到,以特殊点为突破口的解题策略,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合理的分析引导,才能讓学生深刻掌握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维刚.孙维刚高中数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

[2]徐根弟.普遍性与特殊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7).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从一道模拟题谈圆锥曲线的一类定点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