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俗文化,提高绘本创作

2018-07-25 10:24杨翠萍
关键词:民俗文化实践研究

杨翠萍

【摘 要】 通过班级墙的设计、教师布置、小才艺表演、民俗文化绘画比赛等措施,将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绘本创作中,极大的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了孩子们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提高了孩子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 民俗文化;幼儿绘本;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1 绘本及创作意义

绘本,是以绘画为主,少量文字为辅的书籍。其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主要是绘本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绘本就像是为幼儿观看的电影,它既有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1]。幼儿园绘本教育的意义在于,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2]。

2 康乐地区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康乐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回、汉、藏“茶马互市”,是古代丝绸之路关键要塞[3]。有回、东乡、汉、藏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一半,且几乎全部信奉伊斯兰教。康乐县主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农历3月28的紫松山花儿会;农历4月15至18的崇兴寺廟会;农历4月23至24的亥姆寺庙会;农历5月5的二郎庙庙会;农历6月1至6的莲花山花儿盛会。其中,莲花山花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主要流派之一洮岷“花儿”的故乡[4]。

3 将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绘本创作中的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将康乐地区民俗文化融入绘本创作中,并借此进行幼儿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发展力,创造力,阅读能力,还可以起到传承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如何将民俗文化渗透到绘本创作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1)借助班级墙为民俗活动绘本。我所在的班级,每星期更新一期班级墙,在班级墙的设计和绘制中,我经常以民俗文化活动为题材进行创作,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身边的民俗,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所处文化的优美,进而让孩子们认同自己的文化。

(2)利用PPT课件展示民俗活动图片,然后讲民俗故事给孩子们听。极大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同时对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很大帮助。

(3)通过绘本当地特殊的建筑,例如“清真寺”“庙”等,介绍不同的宗教文化。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宗教信仰问题。

(4)教师的布置渗透民俗文化。例如教师的讲台、课桌贴民俗活动绘本,让孩子们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下玩耍、学习。

(5)组织民俗文化活动为题材的小才艺表演。可以以小品形式讲述民俗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表演民俗歌舞。鼓励孩子们了解民俗文化中的美好事物,然后自己和同学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进行展示。

(6)举办“民俗文化绘画比赛”,邀请孩子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创作。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并且可以使得民俗文化的学习溅射到每个家庭。

4 实践效果及意义

通过“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绘本创作中的实践”发现小孩子比以前更加喜欢来幼儿园了,并且上课时间孩子们听故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家长反应孩子每天回家都会给家长讲老师讲过的故事,家长也非常高兴;“民俗文化绘画比赛”的举办,使得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功的给有些家长解决了“上幼儿园两年了,为什么孩子还不会写名字?”的困惑;角度扮演活动,让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这些活动和措施极大的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了孩子们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提高我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实践研究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