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捷敏
【摘 要】 在多年的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四步走”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素质能力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明确目标;自学独立;师生互动;强化重(难)点;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是智力发展趋于启智的年龄阶段。这阶段能否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中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四步走”方法,有利于啟迪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素质能力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自学
每节数学课都有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都要着重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疑点进行设计,以便上课的时候,按提纲的形式进行板书,引导学生自学。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依纲学习,尽力解决所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对基本概念、公式、口诀等识记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于心;要让学生启迪智慧,借助工具书,打开知识库存,自行解决基本问题,再深化以往所学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对于某些心智能力范围内低层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独立自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讲解时,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较高层次目标的研讨和教材难点的解析方面来。
第二步:小组研讨,相互交流、解决课本中的疑难
教师在上课前,要以家庭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在新课中要解决的新知识、新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去独立自学,把浅显易于理解的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更有助于启迪智慧,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可以启迪他们探索新知,自行解决课本中出现的基本问题。
对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在上课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要按学生的座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便在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中,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肯定发言的正确性,并起到互动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并让这个过程成为“收集问题——共同研讨——教师点拨——集体订正”的探究过程,使教法与学法同步发展,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辩证地统一到教学过程之中。
第三步:师生共同小结,强化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节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检验时,教师要按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强化,让学生解决了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就让学生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典型的、突出的、普遍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节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师要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几分钟,最多十分钟的时间,按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出几道小题目进行强化,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是让学生解决了在检查中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重点、难点和关键,就让学生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教师出的题目,需要设计典型的、突出的、普遍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个步骤,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探索规律——总结归纳——尝试运用——自我评价——完成目标”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巡回辅导、点拨、引导的同时,把“自读、自议、自练、自结”等基本方法,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学生自学习惯就容易形成,学习也会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追求好的学法。教师的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会圆满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