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勤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安徽 芜湖 241000)
在各类恶性肿瘤中,胃癌长期处于发病率最高的位置,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在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此推断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习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胃癌根治术是将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及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被切除,无肿瘤残存,从而有可能达到康复的效果。针对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够理想的局面,本研究将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到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当中,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选取2017年1月~11月本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并进行术后放、化疗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既往无腹部手术史;②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②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③自愿中断此次研究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4例。其中,康复组男44例,女20例,年龄21~85岁,平均(64.33±2.73)岁,体重45.34~82.17 kg,平均(54.97±2.69)kg,病程1~24年,平均(7.21±1.56)年;对照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22~83岁,平均(64.46±2.82)岁,体重45.59~82.10 kg,平均(54.70±2.64)kg,病程1~23年,平均(7.31±1.6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快速康复理念。内容如下:①运动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术后24 h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适当以周为单位或以天为单位增加患者运动量,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防止肌肉萎缩,给患者带来其他并发症;活动量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②营养护理:患者术后易感到疲劳无力,为患者静脉补充肠内营养时应先进性加热处理;术后第一天给予鼻饲水试滴糖盐水或生理盐水,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经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术后三天拔尿管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五天左右拔胃管及引流管,给与患者清流食或半流食补充营养,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③疼痛护理:术后每隔4 h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一次患者疼痛,根据VAS评分及时予以处理,通过转移注意力、语言安慰、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必要时予以镇痛治疗;④根据患者意向协助患者下床运动和出院,鼓励患者下床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患者疼痛状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评分0~10分,患者评分越高,疼痛状况越严重,疼痛越剧烈。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康复组VAS评分为(7.58±1.34)分,对照组为(7.55±1.32)分;护理1个月后,康复组VAS评分为(2.24±0.34)分,对照组为(4.36±0.68)分。分析可得: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8,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均较护理前降低,且康复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8,P<0.05)。
康复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的比较(±s,d)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的比较(±s,d)
组别 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开始进食时间康复组 64 3.10±0.24 1.39±0.15对照组 64 4.58±0.67 2.31±0.57 x2 16.637 12.487 P<0.05 <0.05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由于饮食、工作压力、遗传等原因,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分析胃癌的发生因素,地域环境、饮食生活、病菌感染、癌前病变以及遗传、基因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胃癌[2]。临床多选择胃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及其周边淋巴一并切除,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要求较高。
针对患者术后恢复慢等特点,快速康复理念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亲睐。临床多项研究表明,快速康复理念的运用,使患者康复效率明显提高,康复时间明显缩短[3-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1周后,两组均较护理前降低,且康复组远低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理念可减轻患者疼痛状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理念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5-6]。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当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