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25 07:1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空肠营养液白蛋白

蒙 娟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我国是胃癌发生大国,每年占全球发生胃癌率的40%左右,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稳居榜首,其发病情况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多分布在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了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胃癌中晚期一般行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主要应用于胃远端肿瘤和胃酸分泌较高的胃溃疡[2],由于术后并发症繁复,一般采取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患者营养的支撑,但临床效果不显著。本研究在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7.3±4.78)岁。所有患者依从性良好,术前均具备病理活检诊断,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精神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直到口入食,肠外营养供给经静脉滴注持续给予,成分主要包括25%脂肪乳剂、5%和10%葡萄糖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1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甘油磷酸酯钠注射液及与葡萄糖相对应的胰岛素,根据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给予营养液剂量和时间,严格按照临床给与标准进行计算。

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术中空肠营养管由术者将液囊推至空肠远端进行导管固定,术后第一天使用肠外营养供给的方式治疗,第二天后采取医用输液泵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液,主要成分按照每100 mL营养液包含420 J能量,4 g蛋白质,3.90 g脂肪的比例混合至1000~2000 mL,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给予剂量和时间调整。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

1.3 指标评估

通过不同补给营养的途径治疗全胃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6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水平,并观察患者术后恢复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的时间长短。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但于术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并且观察组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上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情况(±s)

组别 血清白蛋白(g/L) 血清前白蛋白(mg/L)术后1天 术后6天 术后1天 术后6天观察组(n=66) 31.56±5.09 41.09±5.17 163.78±52.17 283.24±63.96对照组(n=66) 30.91±4.97 39.13±4.89 172.31±53.26 256.77±52.15

3 讨 论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身体所需代谢的营养物质及其他维量元素的营养支撑途径,包括口服及经导管输入两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有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消化道瘘、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患者[3]。肠内营养不仅给药方便,价格低廉,而且更符合生理特点,能有效的保护肠粘膜结构、肠屏障功能的整体性及防止肠道细菌位移[4]。患者只要肠道功能条件允许,可以通过调节肠内营养物输入速度、剂量和时间改善后期出现腹痛、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通常为临床外科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本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促进肠胃营养的吸收,而且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空肠营养液白蛋白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