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李志英,方保珠,刘恩翠,王婷婷
(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儿科患儿通常为14岁以下儿童或者婴幼儿,其表达能力较弱,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有父母进行表述和沟通[1]。除此之外,许多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对于婴幼儿而言,其可能出现抗拒、苦恼,甚至是打人现象,使得输液质量受到影响[2]。所以需要与患儿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升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儿科门诊护理采用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0月在门诊输液的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12±2.58)岁;研究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06±2.47)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解决输液中遇到的问题、安抚患儿情绪等。
研究组采用沟通技巧护理:①在接待过程中,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和交流。在患儿和家属进行刷卡皮试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耐心、友善的态度接待患儿和家属,并向其介绍输液室的基本状况,与此同时,将患儿和家属带入到输液室中,使其能够及早适应输液室环境。由于患儿生病时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现象,进而出现哭闹现象,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多与家属沟通和交流,尽量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向家属讲解导致患儿发病的因素和护理知识,使其主动帮助医护人员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应为其建立绿色通道,并优先治疗,与此同时,安抚患儿家属情绪,防止患儿家属出现情绪激动现象。②语言和技术沟通。因为患儿年龄不同,所以穿刺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对于年龄低于2岁的患儿而言,通常情况下选取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在此过程中,需要安抚好患儿家属,并告知患儿家属在进行穿刺前,严禁患儿饮用奶水,防止患儿穿刺过程中因为哭闹而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在可以选择足背或者手背进行穿刺操作,在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选择合适力度,并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患儿恐惧和焦虑心理。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多次穿刺操作。与此同时,多与患儿沟通,安抚患儿,帮助患儿改善不良情绪。对于迫切希望儿女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应为其讲解导致其患病的主要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绣工,帮助家属树立自信心,缓解其担忧状况,在交谈过程中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避免刺激以及消极性语言的使用。③加强巡回护士沟通。为患儿家属寻找输液位置,与此同时,帮助患儿家属给予患儿保护穿刺位置的体位,告知患儿家属输液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④输液后沟通。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不要立即离开,在观察30 min无不良反应后在离开。与此同时,为患儿家属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儿家属密切配合各项操作,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做好记录,以便第二日回访。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与此同时,将本次实验所得最终数据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两组患儿依从率和配合率明显提升,其中对照组依从率和配合率分别为72%和73.33%,研究组依从率和配合率分别为93.33%和9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受外部因素影响,许多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沟通和交流[3],一方面,安抚患儿不良情绪,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为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知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依从率和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将沟通技巧护理应用儿科门诊护理中,既能够提升患儿依从率,同时也能提高患儿配合程度,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