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07-25 07:16吴莎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阻塞性康复疾病

高 霞,吴莎莎*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与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共同作用而成[1]。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虽抗胆碱药物、部分β2受体激动剂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但尚无可控制该病症炎症发展的特效药。因此,更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此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将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6.13±3.45)岁。对照组男3 6例,女1 9例;年龄6 0~8 7岁,平均年龄(75.28±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心理疏导、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模式,方法为:①心理干预。因受疾病困扰,加上漫长的治疗过程,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全面分析与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肺疾病知识,使其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判断自身病情的基本能力;③药物指导。向患者阐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告知其用药方法及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事项,减少发作可能性;④饮食干预。根据患者自身体质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符合低糖饮食标准;⑤肺康复训练。首先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患者取立位或坐位,使上身略向前倾斜,而后缓慢进行深呼吸,在屏气3~5 s后张口连续咳嗽3声,并保持腹壁内缩,腹肌处于收缩状态,或通过用手按压上腹部来协助咳嗽,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及膈肌呼吸,每次重复训练5~8次,2~3次/d。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个领域,每项得分范围分别为10~30分、5~30分、2~10分、3~6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②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26.93±2.46)分、(25.39±2.41)分、(7.25±1.12)分、(5.67±0.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27±2.31)分、(19.43±2.32)分、(4.09±0.73)分、(4.69±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7、13.213、17.530、22.835,P<0.05)。

2.2 肺功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s)

组别 FVC(%) FEV1(%) MVV(L/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5) 70.63±14.22 72.14±14.78 52.96±11.43 53.97±13.45 47.15±15.63 51.54±18.57观察组(n=55) 70.61±14.27 80.25±14.13 53.01±11.39 63.87±13.52 47.21±15.59 59.67±19.15 t 0.007 2.941 0.023 3.850 0.020 2.26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老年常见病,该疾病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后症状开始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仍在逐渐减退[3]。自身免疫与防御功能降低、外界因素干扰等,可使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发作现象,极易导致各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因病程较长,且呈持续性加重趋势,临床除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外,还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模式在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缓解疾病相关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护理为非药物治疗的科学、有效手段,所涵盖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药物指导、饮食干预及康复训练等均是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的重要护理内容[5]。其中,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对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院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药物指导,能够有效避免误服或漏服药物情况,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饮食干预可确保患者每日对所需营养的摄入量,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运动指导,可在增强患者各项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好转。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增加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可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等相关临床症状,并改善机体各功能状态,是一种切实、理想的护理手段。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阻塞性康复疾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