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铸 郑士富 朱秉匡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620)
既往研究〔1~3〕证实血脂康自1996年上市以来,凭借独特的疗效及较强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副作用等优势备受业界青睐。近年来,人们发现该药物还可用于脂肪肝、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4〕。本文进一步探讨血脂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均符合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并符合Mogensen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诊断〔6〕,尿蛋白排出率(UAER)30~300 mg/24 h,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采用随机简单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血脂康组3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8~69岁,平均(65.02±8.12)岁,糖尿病病程(7.26±2.69)年,入院时空腹血糖(7.65±3.12)mmol/L,餐后2 h血糖(13.41±2.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5±2.76)%,UAER(195.65±20.56)mg/24 h。血脂康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66.38±8.75)岁,糖尿病病程(7.18±2.1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7.81±2.96)mmol/L,餐后2 h血糖(14.15±3.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3±2.18)%,UAER(199.35±21.46)mg/24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入院时病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脑、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近1个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及急性代谢紊乱者;伴有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炎、单侧肾脏切除等);有未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者;严重精神疾病者;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生活饮食控制,常规血糖控制(予以胰岛素诺和30R,早晚餐前用药,每日2次)、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脂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次0.6 g,每日2次);对照组只常规降糖和降压和对症处理;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可影响尿蛋白排泄而不予使用。同时避免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E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观察两组随访1~2年疾病进展情况。
血脂、Cr 、CRP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采用羟胺法检测各组血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UAER测定方法:留取24 h尿液,测定24 h尿容量,混匀后取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嘱患者留尿前24 h和留尿过程避免高蛋白饮食和剧烈运动。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血脂指标(TG、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血脂康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G、TC、LDL-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在血脂康组治疗后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UAER和Cr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UAER、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指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血脂康组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康组Cr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及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血清SOD、MD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康组治疗前后比较,SOD明显升高,MDA、CRP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RP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SOD水平升高,MDA及CRP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和Cr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
2.4随访1~2年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分期变化 治疗前组间糖尿病肾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 1年及随访2年时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情况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随访1~2年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分期变化分析(n)
文献〔7〕报道,20%~40%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糖尿病肾病(DN),且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DN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重要死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死因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DN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以蛋白尿为为主要特征。目前公认且普遍采用的早期诊断DN的特异性指标是UAER,是判断DN肾损害程度的主要指标,并作为DN的分期诊断标准。DN早期可逆,如若控制不佳,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病5年生存率在30%以下〔8,9〕。
CRP作为炎性反应蛋白,是慢性炎症状态下细胞因子产生的标志,可通过炎性反应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直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或增强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黏附及浸润;还可促进糖基化及脂化终末产物修饰血管壁蛋白,引起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造成肾损害〔10〕。
既往临床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以降糖、降压、降脂,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方式,并积极处理并发症。血脂康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洛伐他汀及各种不饱和脂肪酸,研究〔11〕证实他汀类药可有效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过程,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炎性因子分泌,降低肾小球硬化的风险。另有研究〔12〕发现,洛伐他汀具有溶解速度以及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动物实〔13〕验表明,血脂康用于肾病大鼠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CRP引起的损害。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血脂康的抗炎作用。本研究还显示,应用血脂康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明显下降,说明血脂康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增加 SOD活性、从而降低脂质的过氧化物作用。同时血脂康治疗后患者UAER显著下降,主要考虑和血脂康的调血脂功能有关,血脂康的应用降低LDL-C水平,促使氧化应激脂质底物减少,OX-LDL产生也相应减少,进而减轻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并抑制活性氧的产生。从另一方面而言,血脂康中含有多种他汀类物质 及生物碱和黄酮等,这对于氧化应激的改善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随访1年和随访2年时血脂康治疗组疾病进展至Ⅲ期及以上病例所占比例明显较常规治疗组低,提示血脂康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对疾病进展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