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7-24 09:35辜美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微生物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辜美佳

摘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微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和教师应该合理调整微生物教学内容,构建与该目标相符的微生物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改革教学考核方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生物;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122-02

微生物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每一个专业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质量的教学作支撑,需要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任何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在微生物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为完善的微生物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熟悉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开展教学,不断优化微生物教学内容,完善微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原有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生态应用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理代谢调控等最新的微生物知识,删减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对于“形态结构”而言,可以给学生补充讲解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差异,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构成的差异。同时,应按照先细胞外后细胞内、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微生物知识体系。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重视绪论教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材中绪论的教学,上好第一堂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作为课程的纲领,绪论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指出学习方向。绪论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开展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微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學“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细菌的杀虫蛋白为什么可以用抗虫棉来表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知识,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如,在教学“微生物细胞特殊结构荚膜”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导致“死细菌”死亡的原因定位在“原核生物的转化”,以此启发学生分析并找到答案。再如,在教学“病毒的繁殖”时,教师可以结合T2噬菌体感染实验,启发学生探究35S和32P标记的分别是噬菌体的什么部位?离心分离后,35S和32P将留在离心管的什么部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3.研讨式教学。在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针对热点内容设计问题,并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研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原核生物的转导”时,教师应该在给学生系统讲解病毒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提问学生:“转导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的本质是什么?变异和流行有什么关系?”结合生活实例,如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的爆发和流行,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开展小组研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更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转导”及病毒的行为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下热门的微生物学研究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讨,例如“如何有效解决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范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等问题,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寻找问题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和总结。

4.留白式教学。所谓留白式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备课环节的“思维留白”,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教师只需抓住教学的几个关键节点,如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余的留作空白,在课堂教学中再根据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即兴发挥,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将所有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要有意识地制造教学内容上的“空白”,引导学生围绕空白去大胆猜测,自己探究结论。例如,在教学球菌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在讲解完革兰氏阳性球菌之后,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革兰氏阴性球菌,而是应该针对革兰氏阴性球菌的学习内容设计表格,让学生从自行比较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留下教学内容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会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但两者的致病性、感染途径、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手段有所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并没有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是自由的、个性化的,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留白式教学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留白”在整体教学内容中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来说,关键的教学内容或者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不适合用于“留白”。其次,在学生自己填补“空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或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最后,当学生自己填补的内容和原本的教学内容不一致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予以否决,而是要仔细倾听学生的看法,先肯定其中的合理部分,再根据内容的创新程度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

5.迁移式教学。所谓迁移式教学,是指当学生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于其他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肠杆菌科细菌及其他常见病原性细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葡萄球菌”这部分知识的思路,学习肠杆菌科细菌及其他常见病原性细菌生物特性、致病性、检测方法及防治手段等,并从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检测方法、防治手段等方面对球菌和杆菌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但能提高微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在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凡,周伟丽,王志平,等.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4):748-752.

[2]张春杨,马汇泉,丁忠峰,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杂志,2017,37(1):110-112.

[3]苏艳,王世民,阿哈提.微生物学授课模式改革探析[J].教书育人,2012,(36):106-107.

[4]孟建宇,张峰,陶羽,等.微生物学实践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杂志,2015,(1):103-106.

猜你喜欢
微生物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