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2018-07-24 09:52张洪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西药抗生素

张洪茹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结论: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各有特点,应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的易发和多发不良反应,以达到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关键词】西药;抗生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固定型药疹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主要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 收治的100 例因服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范围为15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42.4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并对其服用的抗生药物种类 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的 情况、住院时间、医药费用以及附加治疗费用等,分析抗菌药物不 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

2 不良反应

2.1 过敏反应

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2.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

2.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

2.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

2.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

2.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都有神经肌肉组织作用。

2.2.2 肾脏毒性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第1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

2.2.3 肝脏毒性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2.4 对血液系统毒性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可能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引起出血,可用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治疗。

2.2.5 免疫系统的毒性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 四环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2.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2.4 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双重感染。如四环素类、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

2.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臨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

2.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

2.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黄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3 使用抗生素用量要适当,给药方式要正确

抗生素都有其各异的药代动力学,用药时应根据每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参数(药物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等知识与新进展来确定所用品种的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使用抗生素用量太小,达不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就会导致抗菌治疗失败;而为了加强抗菌效果,一味地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同样是严重错误的。许多抗生素为非浓度依赖性,错误地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抗菌效果,却只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给药间隔太长,也会影响抗菌效果,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短,1d应该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抗生素持续有效药物浓度,保证抗菌效果。例如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长效制剂外)静滴时,首先应按规定剂量,要采用间隔给药方案,按每8h或每6h1次的方法给药。

参考文献

李保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1):64~65.

苏伊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80~181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西药抗生素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