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的创新与发展

2018-07-24 10:51刘世堃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爱话剧舞台

刘世堃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艺术形式,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对白方式或独白。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剧种。话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形式上也开始新颖、丰富。但当前话剧也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精神状态,这就是创作精神的萎靡,探索艺术精神的衰微,社会责任感的减弱,社会良知和激情的缺失。物质的诱惑和金钱的贪欲在侵蚀着人们灵魂。因此话剧创新首先要发扬老一辈话剧家的革命精神,就是对话剧艺术忠诚敬业的精神。

话剧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勇敢地走到时代前列,敢于面对现实和历史矛盾,敢于提出前人所未曾提出的问题,敢于塑造前人未曾塑造过的人物,如话剧《于无声处》到《西安事变》再到《救救她》,直到《桑树坪纪事》等等,这些话剧不但成为时代的艺术纪录,更渗透着时代精神,表现出剧作家的勇气和热情。这一勇气和热情就来自剧作家的探索精神。

话剧艺术之所以需要探索精神,是因为新时代现实需要新的艺术呈现,需要发现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主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方法和艺术手段。

在这勇于探索的基础上,真正的艺术创新,不但需要诗性智慧的发挥,更需要呕心沥血的诗意创造。艺术创新,首先是艺术的发现,必须循着一定的艺术惯例和艺术规则,创新是沿着艺术惯例和艺术规则的适度的变化,这样的创新才能同观众形成审美的沟通,因此任何创造必须建立在深厚的艺术传统的集成上,而话剧作为写实的艺术,长期以来,除了缺少探索精神,演出形式和表演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话剧界的一些有识人士,不得不在保持话剧的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另辟新径,探索新路。借鉴吸收戏曲写意手法,丰富话剧自身的表现力。净化当代话剧的美学品格,这也是目前话剧创新发展的趋势之一。“写意”与“写实”有机结合,使话剧摆脱在舞台上制造逼真的描述性环境的束缚,摆脱对自然形态外观的摹仿,比较充分地发挥戏剧的假定性,在发挥演员表演功能的基础上,最大运用抽象、变形、间离、荒诞的表现手法,运用时间顺序,时态和空间各种变化把今与古、现实与想象、客观生活的过程与主观意识的流动进行多样的交叉、组接,从而使舞台时空比较自由,有限的舞台时空开始向无限转化,大大地扩大了话剧舞台的生活容量。正是由于加强了假定性和追求表演上的虚拟化,所以比较充分地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剧场意识,加强了剧场性。同时借助演员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和诗一样语言的声音,进一步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把一般生活情节和人物的美好情感艺术地传达给观众,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如大型话剧《师爱芬芳》,首次尝试了打造的原创作话剧,它突破话剧的传统,艺术地还原了张丽莉在校园的工作和生活情景,细腻地刻画了她的人生轨迹,用话剧艺术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纯净心灵、崇高人格、永恒师魂进行了释读和歌颂。《师爱芬芳》最大的亮点是“写实”与“写意”相机地结合,在保持话剧表演本体艺术的同时,融入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元素,舞台人物丰满,故事生动,充满青春气息,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从美学特点上讲,就是用浪漫虚幻的手法,展示张丽莉的最美情况,如在张丽莉受伤入院,学生们深情怀念她时,张丽莉美丽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学生中间,通过幻想、音乐等虚幻的处理,让观众感受到她的心时刻和孩子们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师魂的崇高美,当张丽莉苏醒后,发现自己没腿了,病床上她在苦痛挣扎,向命运抗争,舞台上出现了精神世界里的她,在美丽的光芒四射的舞蹈中,仿佛涅槃之后的凤凰,展示悲壮美和理想美:张丽莉入党时,一面覆盖所有演员和舞台的鲜艳党旗缓缓升起,悠扬音乐响彻全场,美的极致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话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是建立在艺术假定性基础上的“写意”手法,外部逼真性比不上写意舞台,生活内在本质的披露却未见丝毫削弱。《师爱芬芳》的艺术特点就在于虚虚实实,时空自由跳跃,意识连贯流动的舞台体现方式。同时,这里的内容和形式又显示出不可剥离的关系。

然而,现代写意剧的虚拟化表演,不仅仅是因为舞台时空难以达到电影、电视般的真实,而被动地求助于舞台假定性,即“以虚为实”,它还有更积极的一面,就是通过艺术对生活的再创造,提供给观众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常常与生活表象相脱离,甚至是变形的,但其中蕴含的却是艺术家对生活、对人的内心的一种难以用语文表述的直接感受,一种对生活对象本质的主观概括,亦即所谓的“离形得神”。在《师爱芬芳》剧中,张丽莉救学生一段就舞蹈化的非生活原型的表演,热烈的背景,造成张丽莉为学生不顾一切,挺身而上的写意画面,这段舞蹈虽然没有诉诸有声的语言,但引出了丰富的内涵。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把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形象,在意境的创造中传递给了观众。这种假定和剧场性的强化,就是努力使話剧回复本体的反映,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中国戏剧中的话剧和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趣和追求。虽然两种艺术都源于生活,也都是假定真实的艺术,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其某种意义上讲,话剧以“真”求真,戏曲以“假”求真。也就是说,话剧是再现生活的艺术,而戏曲则是表现生活的艺术。在反映日益广泛的生活,刻画丰富的人物性格中,话剧和戏曲都显出很多局限性和封闭性,使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困难的局面。尤其是话剧,话剧要创新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讴歌我们的时代,除了要向老一辈话剧家学习,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创作方法,还要在保留并强化话剧自身的艺术特点的同时,传承发展,在话剧创作中与戏曲互相借鉴、学习,形成双向交流,从而丰富当代话剧的艺术表现力,适应当代观众。这也是当代话剧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师爱话剧舞台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台上
再见啦,秋天!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