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8-07-24 08:24徐慧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提问优化初中语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巧选问点,让提问具有针对性;创新方式,让课堂提问具有引领性;把握时机,让课堂提问具有时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优化

作者简介:徐慧梅,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73-02

以提问促教学是初中语文常见的教学形式,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能推动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所有语文教师来说,提问是他们必备的技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打磨、培养自身的提问功力,从而深入掌握学生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出有效的提问呢?

一、巧选问点——让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前,必须找准问点,并以此为基准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1. 基于学生兴趣,巧设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以此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设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借此能让学生自主地展开文本对话,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当学完课文《曹刿论战》后,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你觉得鲁庄公是不是一位昏君呢?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思考片刻,开始表达个人见解)

生1:我觉得是,因为他很迷信,祈求神灵保佑战争的胜利,这是非常荒谬的。

生2:我也这样认为,因为他不讲究兵法,一心只想赶紧取得胜利,很可能会导致战败。

生3:我觉得鲁庄公确实是一位昏君,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因何而胜,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

正当笔者准备对以上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时,一位学生表达了不同的见解:我认为鲁庄公不是昏君,他是一位很贤德的君主,尽管他不善用兵,却善用贤能,正是因为他让曹刿指挥战争,才赢得了这场仗,这说明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听完这位同学的回答,班里瞬间争论起来)

这时,笔者抓住时机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刚分析得很有道理,鲁庄公确实与其他昏君不同。那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倘若鲁庄公独断专行,鲁国还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吗?”

生3:我觉得鲁庄公就好比伯乐,如果曹刿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鲁庄公,他的才能也不会发挥出来。要成为千里马,只需要自己有才干,而要成为伯乐,就需要懂得如何善用贤能、礼贤下士。的确,鲁庄公在军事和政治上不够有才能,但他却能够识才、用才,任用曹刿统领长勺之战。于是曹刿的军事才能才得以显现,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军大获全胜。”

师:从抗美援朝战争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不一定要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决定,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提出的论断,大家觉得这个观点能用在现代战争中吗?

生4: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人才能决定武器的使用,倘若使用武器的人不懂军事,那么就算他有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取得胜利,所以说人在战争中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设问,能轻松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说明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赋予语文课堂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2. 基于学生认知,巧设提问。笔者认为,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情况和心理特征,以设计出有效的提问。最佳的提问应该是一系列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逐层回答,从而以不断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课文《沁园春·雪》的教学,某教师就通过如下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展开:①对于诗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②这首诗提到了哪几位英雄?有什么共同点?③诗中“惜秦皇汉武”一句,为什么要用“惜”字?可以看出,这三个问题逐层递进,都是围绕诗歌主题设计的,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就逐渐深入到诗歌的主旨之中,实现了对诗歌的有效理解。

二、创新方式——让课堂提问具有引领性

1. 创新提问角度。一般而言,教師在设计问题时都会紧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于是教师的思维就局限在了课文所限定的范围内。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教师就应创新设问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放飞,从而对教师的提问产生独到的见解,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这样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来往往有些摸不着头脑,对此,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来让学生受到启发:“这两个词用在这儿有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呢?”“这样描述的意义何在?”这一连串的问题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

2. 创新提问内容。对于初中语文的部分课文内容,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缺乏内涵,实质上作者却在其中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对此类语段,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挖掘其隐藏的深意,从而在此语段的理解上为学生设问。例如,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对每次“背影”的出现进行深入分析,弄清作者以“背影”为题的深刻含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较为容易地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把握时机,让课堂提问具有时效性

在语文课堂上,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这个时机一般是指学生的思维转折点或者教学的关键点等,也可以针对词语矛盾和规律的探究等设问。简言之,就是要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关注和产生疑惑之处适时提出问题,从而保证所设计的提问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还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以利于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对于《岳阳楼记》的教学而言,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明确教学的关键,即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某教师就在尾段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作者在‘二者为之中融入了自己怎样的心情?”学生在思考后答道:“这篇文言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描述了作者或悲或喜的两种心情,所以在这里应该是对这两种心情的总结。”教师又继续发问:“那么什么是‘古仁人之心呢?”有学生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于是教师又对学生提了第三问:“文中既说到了‘进,又说到了‘退,各有什么含义呢?”学生答:“‘进表示庙堂之高,‘退表示江湖之远。”在这之后,教师针对重点句子抛出了最终一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怎么理解?”有学生说:“这句话就是说在天下百姓担忧之前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天下百姓享受到乐趣后自己才享受生活,体现的是作者为天下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格。”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后,提炼出了这几个与关键内容有关的问题,既有针对性,又把教学难点进行了拆分,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在原则的指导下对提问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与创新。对于语文课堂而言,问题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只要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实践教训,就一定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岳琴.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课外语文,2017,(33).

[2] 葛福华.试论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四个方面[J].好家长,2017,(71).

[3] 张春香.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1).

[4] 刘景江.设疑质难,启迪思维——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及艺术[J].中学语文,2015,(33).

猜你喜欢
提问优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