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图书馆研究

2018-07-24 01:04公瑾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公瑾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建议策略

摘 要: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倡导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影响。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领域,必将在这场“e”浪潮中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分析了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其构建和优化“互联网+”模式图书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129-03

1 “互联网+”概述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1]。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2 “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RFID、VR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图书馆也参与其中,倡导智慧图书馆建设。所谓“互联网+智慧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读者为中心,使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知识、分享资源,更加方便用户的现代化图书馆。

3 “互联网+”图书馆在发展中的现状

3.1 移动资源建设的现状

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3],移动设备已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变革,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用户阅读习惯、资源获取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据亚马逊联合新华网发布的“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读过电子书的比例高达84%,比2015年提高了6%[4]。可见,数字阅读的大众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而这与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密不可分。”[5]因此,图书馆的移动化建设在全民阅读推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移动数字资源的质量、平台设施等状况对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海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建设移动数字资源,随后各地区省级馆也相继投入建设。总体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数字资源已完成初步建设。除了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实行全部移动数字资源对读者开放,绝大多数省级馆的移动数字资源仅提供部分内容向读者开放。我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数字资源建设的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省级馆移动数字资源不仅建设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且建设的总体时间也早于其他地区。

3.1.1 地区间建设不平衡,差异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个人收入对本地区图书馆移动数字资源的建设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得好,民众的受教育水平较高,那么这個地区的移动资源建设就会领先于其他地区。

3.1.2 移动客户端有待完善。目前,图书馆开发的APP包含的功能均有图书借阅、学术资源、文献检索等基本的图书馆服务,但在使用对象的分类方面却不够人性化,比如目前国家图书馆也并没有针对儿童或者残障人士开发专门的APP客户端。

3.1.3 相关标准体系尚不成熟。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规范的标准化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有着长远和深厚的意义,能为民众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良的服务。近20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在向体系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仍存在诸如已有标准规范可操作性不强、不同系统间标准规范不统一、关键领域标准规范缺失以及重技术标准、轻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的问题。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架构是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为适应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而构建的体系框架,目的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涵盖内容,明确未来的重点建设领域及标准的作用与发展方向[6]。

3.2 跨界融合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互联网融入各行各业已是势不可挡,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态势,用连接一切的方式改造着传统的产业模式。“跨界”就是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但事物属性归类发生了变化。权威词典未对“跨界”给出精确的定义,但“跨界”快速成为一个热词却是不争的事实。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图书馆要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如:百度、谷歌这类强大的搜索引擎及信息平台已经危及图书馆传统的文化服务核心地位;各类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的盛行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便携性、易用性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图书馆如果还不采取新的技术和方法,把新的资源融合到自身的服务当中,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必然会导致图书馆用户的持续流失,直至被边缘化。

3.3 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在这场变革中始终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努力,他们的作用无可替代。要想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突破自己,图书馆员就要对自身的技能结构有一个全新的审视,对自我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就目前来看,我国图书馆员队伍里比较缺少拥有图书情报等专业背景的人才,有的馆员的专业技能很高,但是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掌握得不太理想,这就导致他们在提供服务时不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最终无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4 “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4.1 移动端资源建设的建议

4.1.1 整体全面建设,发展要均衡。要想解决移动数字资源建设均衡化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在经济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各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技术应用上、资源挖掘上、人员素养培训上都加大力度,发展较快的地区要帮助落后地区赶上建设的步伐,并组织专业的经验交流会,促使全国的移动资源建设能够齐头并进。

4.1.2 完善客户端设计,加强平台建设。国家图书馆及各省级图书馆移动客户端的架构已经比较完善,接下来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资源更新、个性化资源开发中,比如多开发适合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APP,这不仅是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现有的技术平台上,各级图书馆要明确资源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并进行相关的改造,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全面、更精良的数字资源服务。

4.1.3 制定更权威、全面的标准体系。从整个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框架体系分析看,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缺失较多,比如评估与统计规范、新媒体服务规范及整合服务规范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应是图书馆未来建设的重点。

4.2 整合资源,加强融合,延伸服务范围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实现图书馆与其他行业资源的互补共享、合作共建,进而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深度整合,最终达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目的。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本质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打破服务壁垒,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功能,维护用户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跨界融合是手段而非目的,决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在融合中需要确保图书馆自身的利益和服务的宗旨[7]。因此,笔者对图书馆提供融合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 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盟,为用户提供区域集群服务。即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将某一地区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建区域集群服务平台,比如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互联,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互联。借助该服务平台,读者只需办一张卡就可以获得所在区域整个图书馆群的全部资源。

4.2.2 打造全媒体融合服务。全媒体融合服务就是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融入所有的社交媒体中,利用各类社交媒体的黏着性和亲民性,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资源受众的覆盖面,使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二维码)进行推广服务,还有一些图书馆利用自身开发的APP进行服务的拓展,如国家图书馆采用购买、自建、合作共享等方式,积累了大量资源,并且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动公众的数字化服务。从2015年4月开始,上海图书馆图书查询功能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陆续上线,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市民的热情让图书馆真正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吸引力,‘互联网+结合‘图书馆+能让更多的优质服务获得更大的触及率。随后,上海图书馆还在两大平台推出了一键续借、查找附近的图书馆、查询和预订图书馆活动、享受推荐书目电子书资源等功能”。上海图书馆还于2016年5月成为全国首家接入支付宝“城市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要善于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功效,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图书馆的信息,还要多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使图书馆无处不在,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图书馆”带来的便利,通过互联网访问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4.2.3 与文化休闲类机构相融合,打造“第三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咖啡店”“图书馆+花店”等新模式悄然出现,用户随时随地点击下载APP,就可以定位到喜欢的“咖啡图书馆”及其藏书信息。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尝试与一些文化休闲机构合作,打造“第三空间”,既兼顾自身文化服务的核心功能,又能发挥为大众提供休闲服务的社会功能,使图书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方面,读者可以在“第三空间”博览群书,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点一杯咖啡,与朋友交流阅读感悟。这种集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第三空间”会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向往的精神圣地。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归根结底,“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建设重点还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打造出一支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水平高的馆员队伍,才能为图书馆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追赶新科技的步伐,图书馆也是如此。新的仪器设备逐年增加,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新时期担负起新的职责,要求图书馆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图书馆也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掌握员工的学习情况,促使馆员更好地完成读者服务工作。

5 结语

“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给图书馆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图书馆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图书馆要对自身的各项服务进行重新审视,结合互联网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探索出更多的服务模式,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深度合作,消除行业壁垒,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应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巨大冲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6-03/7651.html.

[2] 新华网评:中国有了“互联网+”计划[EB/OL].[2018-03-09].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03/5505.html.

[3]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12].http://www.cac.gov.cn/cnnic39/in-dex.html.

[4]亚马逊中国发布《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http://www.ccn.com.cn/344/570610.html.

[5]李克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很重要[EB/OL].[2017-07-05].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 zhengyaowen/201704/t20170424-269917.html.

[6] 趙悦.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9):9-13.

[7] 司姣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践与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7(20):87-96.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