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内一科,河北 邢台 054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避免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疼痛感及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1]。但有很多患者对PICC置管技术不够了解,导致其在置管操作时及置管后,对护理的依从性及配合度较低,影响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发挥PICC置管术的应用价值,在部分患者置管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28例,其中男67例,女61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61.5±5.5)岁;置管部位:贵要静脉87例,正中静脉41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4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参照组实施常规PICC置管,未实施干预措施。置管方法:先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碘伏、无菌纱布与无菌贴膜、棉签、肝素帽、10 mL及20 mL注射器、止血带等所需材料准备齐全;选取患者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置管,而后将联播器安装好,并妥善固定导管。
1.2.2 实验组置管方法与参照组相同,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置管前,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及优势,并就并发症防治等知识进行解说;如果患者存在恐惧、抗拒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与其沟通,做好心理护理[2]。置管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为患者讲解要如何保护导管,叮嘱其在活动、翻身时,要注意不要挤压置管部位。置管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查看置管处有无红肿、出血、硬结等症状;如果出现渗血情况,首先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而后对患者使用弹力绷带,以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输液前,要将药液提前取出,当药液接近常温时再为患者输注,可以减少药液对血管的刺激性。
(1)一次置管成功率;(2)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导管阻塞、静脉炎等。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PICC置管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优势,且不受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等限制,能够为长期输液、反复输液患者提供便捷、安全的输液途径[3]。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我科主张在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置管前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PICC置管技术,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心;置管中、置管后的干预措施可以避免脱管、移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能够有效提高置管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中,对128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参照组未实施干预措施,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一次置管发生率为95.31%,参照组为78.13%;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参照组为23.44%。两组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期间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对预防相关不良事件也有积极帮助,故PICC置管技术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在肿瘤患者中广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