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予 宋力
摘 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画家和文人思想的核心。清代山水画作为中国画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而在西方绘画中,18世纪风景画作为绘画发展时期的代表,也是风景画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对18世纪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构图作一个比较详尽的对比,研究两者的相同与差异性、个性与共性,最终实现两个时期、两个地域的两个画种的统一与融合。
关键词:18世纪;山水画;风景画;构图;比较
1 鸟瞰卧游与定点透视的自然再现原则
“风景画”的构图主要采用透视法则,以透视为统帅,对所有的物象元素进行结构安排,确定各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所占的比例。在具体操作上,首先,选定所要描绘的自然景物,然后依据绘画的目的和构思选择范围内的自然景物,确定哪些景物进入画面,最后依据选择好的景物再选定一个透视点。画面中所有景物的结构线均向视点集中,最后消失。这些结构线对画面有统领作用,并据此安排布置各个因素。这是西方风景画构图的基本原则。
谢赫的“六法论”将“构图”称为“经营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创作者从作品的全局视角来安排画面的布局,营造出全局气势。这个过程与创作者的心境和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画家在构图上强调“通变”:“变则堪久,通则不乏”。画家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对各元素进行取舍和位置安排,辩证统一各对立因素,形成虚实、疏密、分合的画面效果,这也契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认知。
“开合”是山水画构图的基本法则,创作者的每一步构思和每一笔起落都围绕“开合”进行,确保景物之间的开合关系。如“上留天,下留地”,这种上下对应就形成了开合关系,景物的一左一右也具有开合关系。每一个景物都有对应的景物,从而形成开合关系。开合关系对画面的构图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整幅画中的“龙脉”,所有的元素安排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清蒋骥在《读画纪闻》说:山水的安排就像做文章的开头结尾,首先确定主题和主要内容,形成开合分明的布局,然后在中间部分点缀一些零星的内容。可见,山水画中的每个景物安排都是创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果,而非随手安置。
尽管中西方绘画构图都运用到了“透视”技术,但两者依然有较大的不同:山水画中的透视运用主要是体现画家的自由思想和精神世界,使得画面充满了灵动气息,同时,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而风景画运用焦点透视学知识,用科学的态度观察物象,准确掌握物象的形体以及空间感。确定透视线也具有突出画面中心之效。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道:“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与西方画家科学地进行透视相比,这种利用“散点透视”原理的构图方法显然具有不受约束的特点,能够让画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自由地构图。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能够产生巨幅横轴的原因,而西方绘画则难以实现。
另外,中西方绘画还具有一个差异,即签名在画面中的作用。由于中国书法具有的审美价值,绘画讲究“书画同源”,绘画作品往往是“诗书画印”的一个综合体。画家的签名以及作品情况简介等文字属于画面内容的一部分,是构图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力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以充分体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素养。而在西方绘画作品中,文字部分作为附属内容通常不出现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往往只标注在角落里,以免影响画面的整体感。
2 字形走势与画面构图取势布阵形态的相似性
清代山水画家王原祁十分强调“天人合一”,并将这种人生理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景物排列具有自身的特色,即往往以山脉、河流的蜿蜒走向作为整幅画的“龙脉”,据此进行景物的安置。他在《论画十则》中说,要创建“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构图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回”字形构图,即如果描绘一座大山,就要在主峰的四周加上多个小山峦,并有着溪流环绕,形成环抱的布局,才能藏风聚气,成为可望、可游、可居的构图模式。如王原祁晚年代表作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之二。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的《蒂沃利的小瀑布》,“O”形构图形式与王原祁的“回”字形构图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写生”是西方绘画重要的创作方式,也是中国山水画家常用的方法。很多山水画家在游历过程中都会随时对有特色的自然景物进行現场描摹,以作为日后创作的素材。山水画家的创作方式十分特殊,即采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方式进行。他们游览众多名山大河,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临摹其中的特色景物,寻找创作的灵感。因此,临摹自然景物是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式。
西方风景画主要采用“模仿”的创作方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临摹,达到真实表现自然景观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也有一些画家采用“写意”的手法进行创作,他们并不像大多数西方画家那样进行直接的临摹写生,而是对自然物象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内化,最后创造出作品。这样的作品与客观物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带有画家的主观情感体验。
3 结语
再现自然是风景画的创作追求。画家力求通过科学手段来更加逼真、形象地表现自然。由此,西方画家总是对多门学科展开学习研究,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而山水画则主要与画家的自身艺术修养以及精神境界有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想象和感悟,构思出一个主客观交融的自然形象。该形象既体现了自然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创作者的内在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符合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 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2] 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3] 袁宝林.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蓓蕾.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荣宝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