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野下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8-07-23 05:44常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德育

常璐

摘要:本文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以及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高校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90-01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丰富的借鉴作用。

(一)提倡仁爱,注重礼仪礼节,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仁爱思想在孔子的核心理念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首先是内隐的“仁”,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情感诉求和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外显的“礼”,体现了一个人对外人际关系的准则和规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和仁爱。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孔孟的思想都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所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感恩社会、自省孝亲、和谐共处。

(二)正确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道德、精神方面要遵守的原则;利,是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反對“见利忘义”。这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要先义后利,也就是说求利要以受义为前提;其次,求利要遵循义的标准。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舍生取义”、“以义生利”,才使得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见利思义”的良好品质,使得“义”成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三)强调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的桥梁,是立身处世之本。《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实守信,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倡导尊重、保护自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大自然和人类都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属于自然的范畴,应归于自然,这样才能顺应自然变化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的理想境界。而在全球化变暖、环境污染严重、肆意破坏自然资源的今天,倡导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非常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但是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却还令人堪忧,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意识非常淡薄,学校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不够系统,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等。具体原因有几下几点:

1.大学生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深刻。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往往不屑一顾。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型,容易收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在多元化社会影响的今天,他们更容易收到外界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不屑一顾甚至抵触心理。

2.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文化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强势入侵,大学生在这种大的社会思潮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丧失了自信,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关心教育没有形成合力之势,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3.高校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出现重视科研学术,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一味强调学生就业率,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灵的熏陶。

三、高校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

1.改变课程设置计划,变革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就要变革教育理念。要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实用主义的思想,让整个社会都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当前很多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程都是属于通识课、选修课,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及大学生本身对选修课和通识课的认识不够。这些课程都缺乏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效果无法评估。

2.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高校应从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着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多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让他们在校园环境中时刻能感受到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追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3.多方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很多是古典书籍,如果仅仅让学生从古典书籍中去学习,势必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高校应该多方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尤其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得原本乏味的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GB05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挖掘习题的内涵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