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父联合教学,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轨道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实践相对较少。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发展入手,分析其在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实践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轨道运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也应运而生。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城轨高技能高素质的服务与管理人员,是城轨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崇。现代学徒制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1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及应用现状
学徒制是从各国手工艺生产开始逐步形成的,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和知识手把手传授给“徒弟”,是早期职业教育的雏形。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到了18世纪中叶,这种学徒制度逐渐没落,被学院式的教育所取代。二战后,坚持学徒制的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又引发了各国对学徒制的重视和思考。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适应经济和社会的现代性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被称为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在各国的发展有不同的特征。在德国,现代学徒制被称为“双元制”,一元是指职业院校,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英国学徒制体系则有3个级别——高等、高级、中级学徒制。学徒经过面试确定录用,签订培训合同;接着校企交替培训,最后获取资格认证。瑞士现代学徒制在3个场所完成,因此又被称为“三元制”。瑞士的职业教育统归联邦政府管理,学徒制必须根据联邦专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发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来开展,它不仅规定了教育内容,也规定了职业学校、企业、产业培训中心的分工职责。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起步较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国内职业院校逐渐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在轨道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则是目前职业院校尚未实践和渗透的领域。
2 现代学徒制在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可行性
现代学徒制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需要3个可行性的保障,即政策、学校和地铁运营企业。
2.1 政策可行性
2014年,國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随后,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这一政策的提出为现代学徒制在轨道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作为校企之间的衔接者,要帮助两者建立合作关系,加大监管力度。
2.2 学校可行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城轨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在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中试点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对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起到示范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市地铁运营企业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地铁公司行业标准,实时掌握地铁新技术,这些都依赖于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共建。
2.3 企业可行性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往往滞后于当前的行业需求,当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培训,新晋员工方能适应岗位。地铁公司对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与素养要求高,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之间的过渡。
3 现代学徒制与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结合的主要任务
3.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学校与地铁运营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日常管理;校企合作过程中研究人才培养成本的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设备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3.2 “订单式”招生与培养
“订单班”是近年来轨道专业兴起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也是现代学徒制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结合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订单班”,就是地铁运营公司根据用人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合同,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地铁运营公司在学校招生期间,派专人到现场进行面试、筛选,学生入学即入职。该途径既解决了学校的招生问题,又能解决企业用人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问题。
3.3 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和素养兼具的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地铁运营公司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实习师傅标准、教学日常监督标准等;改革传统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安排《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期跟岗实习课时,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3.4 探索“双导师”教学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生技能的模式。因此,教学任务应由教师、师父共同承担。学校要积极探索“双导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设置兼职教师岗位。同时,加大地铁运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人员互聘互用,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在担任师父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任务,责任和待遇挂钩。
3.5 深化资源共建
现代学徒制在应用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加大资源共建的力度,共享现有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等资源。同时,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研发和应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如综合监控仿真系统、车站ATS仿真系统等。在工学结合的培养过程中,研究和搭建轨道运营专业技能鉴定体系,集技能培训、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于一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要把握发展机遇,坚持工学结合,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应用到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刘晓静(1991—),女,江苏无锡人,学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