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吟唱是古代人学习诗歌的有效方式,诗歌注重意境的美,尤其是通过音韵表达意境,应该说吟唱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一个将音乐与文学诗歌相结合的舞台,来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和美德。当代出现的新吟唱是一种以音乐为主体来学习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段,新吟唱在用气方式、音色和发音上都与传统吟唱有区别。推广传承传统吟唱,是一种有效地加大传播古典文学力度的方法,在比拼文化底蕴的今天,吟唱的推广显得更加重要,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可以通过吟唱传承下去。但是自从清朝百日维新之后,吟唱就几乎没有人去研究了,这导致现在的人很少有知道这种方法的。今天,在国家宣扬传承传统文化,推进校园传承进程的情况下,吟唱和当代新吟唱的推广既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值得我们去推广。本文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争取找出最有效的推广吟唱文化的方法。
关键词:吟唱艺术;国学经典;艺术表达;推广方法
吟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在科举废除之前,吟唱与国学经典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童吟唱经典,其中的意味隽永,是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吟唱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在教学体系中缓缓陨落,当今的年轻学子很多都不知道,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吟唱,這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遗憾。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样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弊端,文化日益丰富,音乐越来越现代化,传统文化、传统国粹音乐逐渐离我们远去。为了引领学生重新体会古典诗词中抑扬顿挫的音乐艺术之美,进而提升对古典诗词整体意境的领会,本文从吟唱艺术的传承发展角度考虑,希望能够通过探讨或活动设计来鼓舞当代青年去了解学习吟唱,力求传承古人的文化精髓,也希望能再次塑造传统经典诗词的音乐美学,进而将吟唱之乐推向社会大众。
1 吟唱及其特点
古诗词的吟唱将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用音律体现诗歌的意境之美,吟唱强化了语言的意义,加强了语言的语气意义和语言组合的节奏意义。也就是说,吟唱需要曼声歌唱,只有曼声歌唱才能增强音调的效果。语气效果得到加强,也就是说语言的语气意义得到加强。同样,诵经非常重视节奏。只有准确掌握节奏点和四个音调的变化,诗歌和散文的感情韵律才能顺利展现。吟唱还是以内容为主的,它的基础是语言,一旦音乐喧宾夺主,那么吟唱就变了,变成了歌唱,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即使这两种东西的体现形式有密切的联系。吟唱可以包容音乐带来的影响,但是两者要有明确的界限。它们是继承了文学和声乐的艺术,两者相辅相成,让古典文学的读书方法更加的高雅。这种读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音乐节律,有节奏、有感情地诵唱诗词。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对诗文的理解与记忆,吟唱十分适合自己去体会理解诗文的意境。并且吟唱其实是很随意的,没有固定的曲调,掌握汉语文字的平仄和韵部就能理解诗文。吟唱就是将诗词音乐化,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找到了诗词的语言形式,也找到了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语言是神奇的,它能够传递情感和信息,音乐艺术的吟唱形式很容易激发人们的审美鉴赏兴趣。音乐是有灵魂的,它可以穿过你的身体,直击内心、震撼心灵。当一首古诗词找到了独属于它的相匹配的旋律和吟唱方法,就能迅速被人们喜欢,并且准确地知道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解释。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已经超过了物质。人们的精神需要完全可以通过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来满足,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在古代不仅启发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还培养了古人的优秀品德。“自然不造作,不冷酷不虚伪,懂得仁和爱”提高文学素养,懂得分辨美丑善恶,让自己更加的优秀。
由此可见,传统的吟唱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但是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古诗词吟唱艺术更多的是和人文背景相互融合,能够更加突出情感、感受、情怀。
2 吟唱对于古典文学的影响
吟唱和诗歌几乎同时出现,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种文化一起在科举之前持续发展。吟唱和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有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比如,吟唱对于汉代乐府诗歌的影响。汉代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宫廷的歌舞表演,后来汉代的一类吟唱诗被统称为乐府。诗歌和散文相结合延伸出了“赋”这种体裁,这也是我国诗歌水平进步和提高的重要标志。赋指的就是能诵读、能歌唱。由此可见,诗和赋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有旋律地吟唱出来。汉代的诗歌分为3种文体,这3种文体对应不同的曲调和吟唱形式。比如,相和歌就是汉乐府里面比较重要的表现形式,更多的关注点在音乐上。相和的曲一般的歌唱方式都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在慢慢地发展中,其增加了更多的曲调形式。汉代诗歌的发展很多时候都与楚国的诗歌有关,其中涉及诗和赋这两个领域。当时的诗歌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实诗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后重新定义了它们的界限。班固定义的“诗歌”指的是能够吟唱并且谱出相应曲子的诗。同时在汉代,多种族的音乐和乐器流入中原,使得传统诗歌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3 推动吟唱艺术的优势
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幼儿园至大学都是学校支持推广的一种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突出的政治环境和便利条件。并且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的便利,这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快,可以运用高新信息技术让大众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优秀的传统吟唱文化。吟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文化保障,使外来文化无法撼动我们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现在快餐文化盛行,推动吟唱文化能够有效抵御快餐文化,“古风古韵唱唐诗”,吟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受文学,感受中国经典古诗词和乐曲这两种音乐艺术形式,很有张力地表现古诗词的内涵与深意。吟唱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是一种成功的古典文学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具有节奏感且符合学生需求的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增强了古诗词的竞争力,有效地抵制了快餐文化。吟唱艺术还可以推动语文教学,吟唱这种形式比朗读更便于记忆、分析和理解古诗词文化,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记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很难做到,但是吟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对于具有旋律的语句或段落能够很快地产生印象,而且这种方式可以让人对事物的记忆更加深刻。吟唱艺术可以提高古诗词的传播效率和效果。从古至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都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之中的文化认同就要从文字教育开始,对自己的文化要高度认同,要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吟唱符合上述要求,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深刻地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熏陶,这也是有效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加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4 推动吟唱艺术的困难
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很难对传统的吟唱文化感兴趣,并且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對于诗歌的含义和意境有着近似偏执的热爱,而对于诗歌的曲调直接忽视,没有人会去教授学生诗词的吟唱技巧或者相关知识。同时,我国教师中具备吟唱相关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既没有人带领学生,也没有完整的音谱,这给吟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除此之外,我国的教育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对于传统文化中诗歌的吟唱没有相关的要求,这让学生很难接触到吟唱文化。当今时代,信息大爆炸成为常态,人们也很难静下心来钻研传统的诗歌吟唱文化,所以课堂上对于诗歌吟唱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吟唱的素材欠缺也是一个大问题,现有的唱调大多过于陈旧,这些唱调大多是沉闷、悲伤、哀怨的。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对于学习吟唱曲调感兴趣,并且吟唱有口头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少有规范的曲谱,教学难度比较大,掌握此类技艺的教师也太少。教师大多会用很多时间指导学生学习诗词,注重语言鉴赏和格律,吟唱就更加容易被忽略。
推动吟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多试多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让人们更加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持续稳定地走下去。
5 吟唱艺术的发展方向
传统吟唱发展的最佳方式是在学校推广,通过学校既能保护它,又能使之发展。在政府倡导传统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积极促进和支持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开展吟唱艺术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和专家有必要参与到学校传统吟唱的推广活动之中。通过比赛,学校或团体能够更多地交流和创新,同时传承经典文学。学校应定期开展歌咏表演等公益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长久的熏陶后,走出校门的学生将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理念的保护者和传递者。越早接触传统的吟唱艺术越有助于对于孩童的教育和孩童对于音乐的韵律感受,传统的吟唱艺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童的生活习惯和智慧。比如,广为流传的《弟子规》,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包含的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书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吟唱进课堂”的这种教学理念会让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大提高,并且现在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个教育方向。
传统吟唱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社会需要创新,艺术需要创新,要使传统艺术形式服务现代的文化领域,就必须先去了解社会发展需要什么。
6 结语
吟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配合。首先一定要对于古诗词有自己的了解和领会,有一定的意境感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吟唱时深入理解诗歌并且饱含感情地吟唱出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的吟唱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限的活力,在吟唱中确保和新时代积极结合,保证和现实相结合,结合实际,采取最有效的推广方法,创作出大家喜爱的吟唱作品。只有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保护和传承。倡导文学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吟唱艺术的推广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敏俐.论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和新式吟唱的关系[R].北京香山·首届中华吟诵高端论坛,2012.
[2] 胡沈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模式构建——以中小学音乐课堂古诗词吟唱教学为例[J].美育学刊,2018(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光明网,2014-02-26.
[4] 董晓萍.从宝卷研究民间信仰——尹虎彬《河北后土宝卷与地崇拜》序[J].民间文化论坛,2016(1):121-124.
[5] 蔡诗诗.银杏树下书声琅琅——访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小学校长张剑[J].康复,2018(1).
[6] 张帆.指尖上的吟唱:手语歌曲的文化源流与艺术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1):90-96.
[7] 刘冬梅.生命轮回与文化传承——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内蕴[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110-113.
[8] 侯林,刘楠.吟唱梨园梦 未忘家国事——民族国家复兴视角下晚清京剧艺术中的责任担当意识评析[J].戏剧文学,2017(11):93-96.
[9] 赵静.吟唱离愁别绪 感怀情深谊长——歌曲《阳关三叠》的溯源与剖析[J].艺海,2017(7):51-54.
作者简介:李怡(1998—),女,山东威海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