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7-23 01:11许丽遐王丽君刘艳梅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护理员养老岗位

许丽遐, 陈 楠, 王丽君, 刘艳梅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管理系; b.安全工作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业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提高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现状

20世纪末,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比重17.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400万.1.5亿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有4063万,完全失能老人1000万.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提升到17.8%;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增加到2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左右,可见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养老问题异常突出[1-2].

1.2 老年人问题及养老服务模式

老年人的健康是相对的,衰老、疾病和健康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各重要器官的生理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的趋势逐渐加重,生活能力从完全自理到不完全自理直至发展到完全不能自理.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分别是以北京为核心的 “9064”模式和以上海为核心的“9073”模式.有家人同住、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类老人占90%;生活自理能力不够,白天家庭没人照料的选择社区养老,这类老人占6%~7%;失能的、失智的、瘫痪的、慢病卧床的、需要长期照顾的、家庭无人承担的则会选择机构养老,占3%~4%.机构养老服务项目涉及医、护、康、养、预防保健,洁、餐、行、浴、上门服务,文、体、娱、教、信息咨询,临终关怀和遗体安葬等.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旅游业的发展和健康养老意识的提升,医养结合、旅养结合、养教结合和居家智慧养老成为新型养老模式.

1.3 养老服务人才市场现状

截至2016年底,全国城乡注册登记的养老院有2.9万个,养老床位数730.2万张[3].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大约50万人,其中有资质的约20万人.按照国际通行的三比一标准(每3名老人配1名养老护理员)来推算,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人,养老护理员的缺口保守估算1300万人.[2]

1.4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35号文)[4],明确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政策措施.2014年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5],提出了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各地民政系统纷纷成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全国开设涉老专业的中高职院校迅速增加,仅高职院校就从2014年的63所增加到2017年的159所.政府重视、院校积极、行业支持、机构助力,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两大开发体系.但招生困难、报到率低、毕业生就业不对口以及人员流动大等问题非常突出,使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处在稀缺与流失的两难发展困境中,严重影响院校设置涉老专业的信心,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以及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2.1 社会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护理员就是老年人的保姆,工作既辛苦又无趣,社会地位低且收入不高,还经常受委屈.作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职业,养老护理员并不被社会所认同,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按照教育部专业分类,非医类高职院校涉老专业只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过去十余年,设置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遭遇招生困难的问题.2014年全国63所院校共招收涉老专业新生1690人,2017年全国159所院校招生数量不足5000人,有的院校只招了个位数,出现涉老专业刚上就停的尴尬局面.2015年河北省3所高职院校涉老专业招生,2016年招生院校增至9所,2017年降至7所,新生报到率一般在70%左右.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留下的多为管理人员.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即便入了这行,跳槽的也不少.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约50%,第二年约70%,第三年约90%.

2.2 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

笔者选择了10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持续招生5年以上的高职院校,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概括为服务与管理两大方向,就业岗位(群)分为初始岗位、提升岗位和发展岗位三个层级.毕业生就业面向的行业及企业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各类公办或民营康养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一类是社区老年服务与管理组织,包括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家政公司、物业公司、老年大学等.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比较宽泛、定位模糊,优势不明显、缺乏吸引力.养老机构最缺的是养老护理员[2].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首先就定岗为养老护理员,在岗位设置、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辛苦程度等方面与“护工”没有任何区别,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优越性.与临床护士相比较,在专业化、规范化和职称评定方面缺乏优势,护士是专业技术人员,有职称系列,而养老护理员是护工,没有定位到专业技术人员系列,虽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岗位(群)有层次之分,但是各层次之间并不是直接的衔接关系,这就导致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不畅,成为本专业高素质人才流失的另一重要原因.

2.3 专业化程度的影响

笔者调研了石家庄1家公办、10家私营、1家公办民营混合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的一线岗位既没有高等院校毕业生,也没有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养老护理员多是城镇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均为40岁以上非专业教育背景,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因此队伍的整体年龄偏大,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开展较高层次的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和心理慰藉等服务.服务水平制约了行业企业的发展,空床率持续在40%左右,入住的老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护理难度大,收入又不高,难以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限制,与临床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营养学等专业毕业生相比较,在专业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毕业生就业大多呈现不能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养老护理基础岗位不愿做的状态.

3 创新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养老是系统工程,养老服务巨大的人才缺口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愿从业的消极心态之间的矛盾,已经限制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要摆脱这种状态,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通力合作.

(1)政府应加快养老服务团队建设

理想的养老服务团队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二是以职业培训为主的基层一线养老护理员和社区的家政服务员,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和慢病卧床、失能失智老人的陪护以及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助聊、助购等);三是高职培养的基层管理人员以及面向健康老人的适应新型养老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志愿者队伍,包括家庭成员和健康老人群体[5].政府应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尊老养老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引起反响;实施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一线服务人员的待遇;对养老机构进行评级,制定服务标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2)高职院校应设置基于新型养老模式的专业方向

按照教育部专业分类,非医类高职院校涉老专业只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是招生困难,对口就业率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上数百万的实训室建设成本,成为高职院校设置该专业的障碍.基于此,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进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申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和行业发展趋势,选择了旅游养老产业运营、老年教育管理和智慧养老运营三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设置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养老服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需求,给学生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3)高职院校应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旅游养老产业运营、老年教育管理和智慧养老运营方向分别进行设计.

1)旅游养老产业运营方向侧重“旅游+养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候鸟式养老”、“乡村田园式养老”正成为养老方式的时尚,为“旅游+养老”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课程设置侧重导游证考试课程和旅游企业运营管理以及热门的自驾游营地管理、旅游度假村管理等内容.

2)老年教育管理方向侧重“教育+养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全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机构学习.课程设置侧重方案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学校管理以及插花、茶艺、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烹饪等兴趣课程内容.

3)智慧养老运营方向侧重“互联网+养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国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养老课程设计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电子产品设计等内容.

(4)开发校本实践教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开发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校本实习、实训教材,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养老护理程序由一个开放的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由病人、护士、医疗仪器设备、药品及资料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构成系统的特定功能,通过相互作用给予护理对象有计划的、连续的和整体的护理.护理流程包括输入病人资料—正确评估与科学决策—制定护理方案—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问题解决—结果评价—反馈系统—达到预定目标—程序终止.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需要再完善病人资料,运行过程继续进行.此程序适合医养结合机构、高端养老机构使用,方便老人的健康检测和对慢性病老人的照顾,且可根据每一位老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

4 结语

人口老龄化为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养老服务团队建设在我国仍然面临系列困难.应把养老服务团队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看待,在人才的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同时在制度、经费、工作机制等方面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护理员养老岗位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