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难点与教学对策

2018-07-23 05:29:18连涵芬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留学生

连涵芬

(福建医科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随着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越来越多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教育部要求留学生掌握基本汉语知识,强调汉语作为必修课应贯穿始终,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及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1]。为掌握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提高汉语教学效率,项目组以福建医科大学非洲留学生为例,研究其汉语学习动机、难点,总结汉语教学不足,探讨更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设计

2009年,福建医科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MBBS)留学生,现有来自尼日利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41个国家的400多名留学生,其中非洲留学生占多数。留学生的基础汉语学习持续3年,每周8~10学时,实习前需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4级。项目组对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106名非洲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2014级36人(34.0%)、2015级35人(33.0%)和2016级35人(33.0%);男生59人(55.7%),女生47人(44.3%);来自尼日利亚38人(35.8%)、坦桑尼亚23人(21.7%)、赞比亚16人(15.1%)、津巴布韦16人(15.1%)和加纳13人(12.3%)。这些学生在华学习基础汉语和医学课程,对汉语在日常生活和医学专业学习中的影响、作用有较直观、深刻的体会。

问卷依据Ellis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参考Gardner、Lambert第二语言学习态度、动机研究和Oxford的SILL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2-4],结合师生非结构性访谈要点和调查对象实际情况,设计问卷维度、项目,经试测、修正后最终确定。问卷为全英文形式,以单选、多选、开放性问答三种形式设问,分三部分:一是学习背景、动机分析,了解非洲留学生语言学习背景,分析其汉语学习动机强度、类型;二是汉语学习难点调查,分语音、词汇、语法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设若干测量项目,调查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具体难点;三是汉语课堂教学评价,以主观题为主,了解非洲留学生对汉语课堂的满意程度及意见、建议。调查共发放问卷106份,实际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93.4%。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建模、录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二、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背景和动机分析

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常显示出不同的汉语学习特点,了解非洲留学生的母语、所属国家官方语言情况可为后续学习难点分析提供必要参考。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究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强度、类型,综合分析其汉语学习的目标需求,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激发、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汉语学习。

(一)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背景

调查显示,94.9%的非洲留学生入学前未学过汉语。他们的母语类型繁多,主要有Swahili(23.4%)、Shona(20.0%)、Igbo(16.7%)、英语(13.3%)、Hausa(13.3%)、Twiga(6.7%)、Fante(3.3%)和Yoruba(3.3%),均属拼音文字系统。其中,78.8%的非洲留学生所在国官方语言是英语,入学英语测验显示非洲留学生英语水平良好,能满足语言学习和生活交流的需要。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独立,汉语交际圈狭小,除了汉语课,其余课程全是英语授课,大部分学生只在汉语课堂接触汉语,下课后即回归英语交际圈,加上医学课程任务繁重,掌握汉语对他们来说绝非易事。

(二)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情景中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产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能够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5]。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真实语言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推动汉语学习。

问卷针对动机调查共设计了55个项目,将反向题反转,用里克特5分量表(5-point Likert-type scale)计分。总体均值统计显示,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均值为3.573,强度中等。各项目分别求均值,最高3项分别为“学习汉语有助于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沟通,询问病史(4.85±0.437)”“汉语学习很重要,因为它是我在中国生活、学习的基本交流工具(4.73±0.448)”和“它是学校的必修课(4.73±0.511)”;最低3项分别为“打算在中国定居(1.88±0.918)”“喜欢这门语言(1.91±0.834)”和“为了能阅读中文医学论文(2.91±1.047)”。问卷结果表明,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动机和成果动机为主,重视“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融合性动机和内在动机较弱[6]。

(三)非洲留学生性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非洲留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整体表现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具体项目分析后,发现调查对象在Q14“我想学好汉语,因为打算留在中国继续学习、深造”上有显著不同,男生动机高于女生(t=1.97,P<0.05)。据统计,福建医科大学近3年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男女比例为4∶1,这与此次调查一致。由于家庭、经济等因素限制,加上近年来申请难度加大,留学生需通过HSK 4级才可在中国申请攻读临床类硕士专业学位[7],非洲留学生整体上不倾向于留在中国继续学习、深造(M=2.93),但如果主客观条件允许,男生(M=3.17)比女生(M=2.69)更愿意留在中国继续学习、深造。

(四)非洲留学生年级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不同年级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统计数据表明,3个年级的非洲留学生在Q15“我努力学习汉语因为想和中国人多交流,多交中国朋友”,Q29“学好汉语有助于我更多参与校园学生活动”,Q34“学好汉语让我更好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和Q47“学习汉语可让我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项目中差异显著。其中,2016级学生处于语言学习初期,学习兴趣较高,与人交流的欲望最强烈,倾向于“和中国人多交流,多交中国朋友”(F=3.46,P<0.05)和“参与校园学生活动”(F=3.14,P<0.05);2015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汉语学习,正从语言学习层面逐渐步入文化融合层面,表现出希望“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F=4.43,P<0.05);2014级学生由于面临临床见习、实习,更倾向于“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F=3.11,P<0.05)。

(五)非洲留学生国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以国别为自变量,汉语学习动机为因变量,运用ANOVA对不同国别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国别的非洲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动机均值(P=0.715)、工具型动机(P=0.523)和成果动机(P=0.283)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融合性动机(P=0.044)和内在动机(P=0.041)上的差异显著。来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的留学生融合性动机、内在动机均值高于来自坦桑尼亚、加纳的学生,说明他们更愿意融入中国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生活,对中国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更多兴趣和认同感。

三、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难点调查

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难点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汉语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此次调查分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调查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具体难点。通过频率统计,得知调查对象认为汉语词汇最难(42.4%),语法次之(36.4%),语音较易(21.2%)。

(一)非洲留学生语音学习难点

调查显示,非洲留学生语音学习难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声调(83.4%)、声母(13.3%)、韵母(3.3%)。非洲留学生主要来自语调语言国家,非声调语言国家,声调学习对他们而言难度最大。由于非洲留学生母语、官方语的韵母系统比汉语丰富,汉语韵母学习对他们来说不难。

1.非洲留学生声母学习难点。在声母发音中,非洲留学生的母语或官方语里没有舌尖后音/zh/、/ch/,特别是既翘舌又送气的/ch/音,发音阻力较大,发音最困难。此外,非洲留学生在区分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和舌面音/j/、/q/、/x/的发音及拼读规则方面也较困难(表1)。

表1 非洲留学生汉语声母学习难点频率统计

2.非洲留学生韵母学习难点。汉语拼音韵母发音及组合方式与非洲留学生母语、官方语等拼音文字系统的差别不大,非洲留学生觉得韵母学习相对容易。难点主要集中在半元音/ü/和相关复合元音/üe/、/ün/的发音,在/e/、/i/发音的区分上也存在一定困难(表2)。

表2 非洲留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频率统计

3.非洲留学生声调学习难点。汉语声调一直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非洲留学生的母语或官方语几乎没有声调,只有语调,或只有简单的上升调、下降调和平调,在声调学习上比来自声调母语地区的学生困难。在汉语声调发音中,非洲留学生认为第二声(33.3%)和轻声、变调(26.7%)最难,第一声(16.7%)和第三声(16.7%)次之,第四声(6.6%)较易。项目组对非洲留学生进行了声调发音实验,发现非洲留学生的声调升降变化即调型基本没有问题,困难主要在调域:第一声发音时定调偏低,调值未达到55,基本只到33,从而影响其他声调发音;第二声常因定调太低而将35调值发成13调值,或因上扬不够,而将35调值发成14调值或33调值;第三声降调下降不够低,升调上升不够高,曲折调不够明显;第四声下降不完全,调值常常只到53,甚至近似平调,达不到51。另外,非洲留学生在发轻声和变调,如在“一”“不”第三声连读变调时常常较为生硬,不够自然。

(二)非洲留学生词汇学习难点

词汇贫乏是制约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词汇量的问题不解决,学生汉语能力就难以提高。非洲留学生词汇学习难点主要表现为词汇记忆困难、分辨困难和使用困难,归根到底是汉字学习问题。

1.词汇学习“记不住”“分不清”“用不对”。调查发现,非洲留学生在记忆生词时常感觉汉字书写困难(54.8%)、易混淆相似词语(16.1%)、形旁记忆困难(16.1%)和声旁记忆困难(12.9%),在词语使用时常犯搭配错误(34.5%)、使用情境不当(34.5%)、误解词语意思(24.1%)和书面语、口语混淆(6.9%)等错误,总体可归纳为“记不住”“分不清”和“用不对”,即记不住字型,分不清相近词语,用不对搭配和情境。

2.汉字学习效率低下。非洲留学生表示,词汇学习中最困难的还是汉字学习问题。调查显示,非洲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主要存在相似字或同音字的错写(58.1%),记不住汉字的读音或意思(43.8%),记忆不深、容易忘记学过的汉字(38.9%),汉字书写常出现少笔画或多笔画(29.3%)和书写速度慢(24.7%)等问题。由于汉字承载信息多,构字虽有理据,但规律性不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且生词量偏大,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8]。王碧霞等学者曾调查留学生汉字识记的心理过程,发现留学生学习汉字要经历三个阶段:摸索期(刚开始学汉字的头2个月)、过渡期(第3到第4个月)、适应期(第一学期期末)[9]。本次调查发现,非洲留学生经历“摸索期”和“过渡期”的时间比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长得多,且汉字学习效果不理想。

3.非洲留学生词汇、汉字学习困难原因分析。首先,非洲留学生的母语和官方语都属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系统和汉字系统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抵触、回避使用汉字,阻碍其汉字学习。其次,认知心理学认为大脑中处理拼音文字和汉字的部位有所不同,左脑主要用于处理拼音文字;汉字则需左右脑同时处理信息,且认知心理过程复杂。非洲留学生需一定时间才能形成左右脑同时处理语言信息的机制。再次,拼音文字是从左到右、呈线性排列的一维结构;汉字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多种排列方式,各排列方式间又互有交叉,呈现二维结构。非洲留学生在汉字学习时需习惯这种从一维到二维的变化。此外,部分非洲留学生对汉字系统缺乏认知,对汉字结构缺乏了解,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是机械乏味地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

(三)非洲留学生语法学习难点

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理论语法研究和教学语法研究尚未形成有效对接,因此本体的研究成果虽多,但对非母语学生的汉语教学帮助却十分有限。因此,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仍步履维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非洲留学生认为汉语语法中最难的3项分别是句型(58.1%)、语序(47.3%)、词类(41.2%)。

1.句型繁多,语法规则琐碎,难以掌握。在句型学习方面,非洲留学生反映汉语特殊句型繁多,语法规则多且琐碎,还包含不少例外现象,语言表达与所处情境关系密切,难以一一记住、掌握应用。而且汉语系统与拼音文字系统截然不同,汉语的很多语法项目、功能与其母语、官方语的语法项目、功能不完全对应,易造成误解、误用。如英语被动句和比较句一般都有语法标记,但汉语被动句和比较句时而有语法标记,时而没有,使非洲留学生在学习时不好判断。此外,汉语中有不少非洲留学生母语或官方语中没有的句型,如“把”字句、“是……的”强调句、情状补语句等,这些句型学生较难理解,常回避使用。

2.语序复杂,偏误频现。汉语缺乏完整意义的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的主要手段。不同于非洲许多语序可变的语言,汉语的语序情况较复杂,多数情况下有固定语序,不能随意改变。但汉语语序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具有一定灵活变化性,在语言实际应用中,由于语境和表达需求不同,常需要对句法成分的顺序进行调整。何时必须严格遵循语法规则,何时可灵活变化以及如何灵活变化,常困扰着非洲留学生。调查显示,非洲留学生常出现的语序偏误主要有状语语序偏误(87.6%)、补语语序偏误(64.1%)、定语语序偏误(58.3%)、宾语前置偏误(36.5%)和主谓语序偏误(25.7%)等。

3.量词、助词、离合词易被误用。在众多词类中,非洲留学生普遍认为量词(23.3%)、助词(23.3%)和离合词(19.7%)最难。这主要是由于其母语、官方语中没有量词这一类型,在量词搭配、句法格式等方面易造成遗漏、错序、误用、泛用;助词的概念和用法较抽象,非洲留学生母语、官方语中助词的种类及用法也与汉语有较大差异,容易产生负迁移;汉语离合词可合用也可分用,如何区分离合词和普通复合词一直是个难点,使非洲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离合词上存在双重障碍。

四、提高非洲留学生汉语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外汉语研究应紧紧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学好汉语”这个根本问题[10]。经过对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难点的调查研究,结合其对汉语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汉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经由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得以激发和强化。根据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特点,教师可通过动态调整教学模式、方法来激发相关学习动机,提升动机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而学生学习动机强度和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调整,以达到学生学习动机强度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1.强化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工具型动机和成果动机。由于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多以工具型动机和成果动机为主,主要是为了方便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学习,满足将来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沟通、问诊的需要。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表达积极主动地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如在汉语课堂进行情境模拟练习、访问、座谈、辩论等语言活动,课后带领学生到医院旁听门诊,观摩中国医生与病人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到医院进行导医志愿者服务等语言实践,真正体会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另外,还可举办汉字书写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短剧大赛等语言相关竞赛,设立汉语学习奖学金,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汉语学习成果与进步,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性动机和内在动机。单纯依靠强化工具型动机和成果动机还不够,应从多角度入手,尝试激发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性动机和内在动机,让学生感受、了解汉语之美,引导其融入中国社会、文化,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长远发展与进步。根据非洲文化的特性和非洲留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汉语言和文化、音乐、艺术、电影等因素的交融结合,提高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汉语的融合性动机和内在动机。

3.针对非洲留学生个体因素特点,合理提升汉语学习动机。不同性别、年级和国别的非洲留学生有不同的汉语学习动机特点,在语言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对象个体因素,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规划,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动机。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尽量考虑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和其他医学专业课学习的平衡性,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国别学生的不同动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增强基础汉语课程的实用性,以满足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医院实习的需要,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

(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非洲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上有其独特性,也有一些共同的学习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些难点,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1.语音教学:加强语音对比教学,将负迁移转变为正迁移。在声母教学中,非洲留学生普遍认为舌尖后音发音较难。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非洲留学生注意体会翘舌音发音时的舌头位置,还可适当借助英语词汇发音以带出较难发的翘舌音。如以英语单词“she”的开头音带出/sh/音,以“watch”的结尾音带出/ch/音;在进行/z/-/zh/-/j/、/c/-/ch/-/q/和/s/-/sh/-/x/的区分时,可和其拼合元音一同练习,以音节对比形式进行区分训练。这样既能使非洲留学生发好这三组音,又能使其明白当中的拼读规则。在韵母教学中,要注意提醒非洲留学生/e/、/i/汉语与英语发音的区别,在发/ü/音时引导学生注意唇型及舌头卷度,如果学生发音困难,可用带音法,以/u/音的发音部位发/i/音,从而带出/ü/音,还可借助绕口令操练/i/、/u/、/ü/、/ie/、/üe/、/un/、/ün/的发音和区别。由于非洲留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韵律感,在声调教学时可采用音乐五声法配合肢体动作来帮助学生较快且准确地找到对应声调;找准声调后,结合四声定调短语进行操练,帮助学生定准调值;同时,还应将声调练习置于较长语句、语篇中多加练习,促进学生汉语语感的形成。

2.词汇教学:将汉字教学与语法教学先分后合,增强汉字教学趣味性。非洲留学生的词汇学习困难主要是汉字学习问题。由于汉字教学依附于语法教学,导致汉字教学与汉字规律结合不够紧密,有较大随意性,增加了学习难度。根据非洲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初级阶段还是要强化学生的笔画、部件意识,同时将汉字教学与语法教学先分后合[11],即从汉语教学一开始到第3周结束,每天设置2节专门的汉字课,整理出一部分构字特点强的汉字和部件,根据笔画数多少,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教学,帮助非洲留学生建立科学、清晰的汉字观和汉字体系。此阶段结束后不再设置专门的汉字课,而是将汉字教学与语素、词、句、篇章相结合,把汉字教学放在一定的网络系统中进行,提高汉字教学效率。在汉字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通过趣味化教学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积极性,将汉字的知识性和文化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汉字学习不再枯燥无味,提升汉字教学效果。另外,汉语形声字在词汇汇中占很大比重,非洲留学生来自拼音文字国家,如何挖掘和利用汉字的表音功能,采用更符合非洲留学生认知和记忆习惯的汉字教学法,还值得进一步研究[12]。

3.语法教学:以小组任务形式设计语法操练活动,综合提高学生语法运用能力。针对非洲留学生语法学习难点和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小组任务形式来设计语法操练活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活动的目标性、趣味性、互动性、时效性和文化兼容性,在每课的语法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加以应用,提升语法教学效果。如非洲留学生语法学习难点之一的“把”字句,可使用“选择决定型任务”方式设计“把”字句操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材料决定如何整理房间或布置教室,并用“把”字句写出步骤,最后进行小组陈述表达。这样的操练方式可将枯燥的语法教学转变为灵活多变的小组任务,保持教学新鲜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句型,增强学生课堂表达活力,还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用中实现语序的灵活变化,从语言的功能、语境、内容和表达准确性等多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总之,在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难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语言学习需求所在,更新教师教学思维,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非洲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汉语教学效率,帮助非洲留学生达到在学习、生活和临床实践中能够方便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留学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