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8-07-23 08:37李小林
中国药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药师

张 榕,冯 杰,李小林,邹 剑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在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为了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高其工作效率,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以自愿的原则,尊重各自的人格,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自发地参与所在工作场所的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提升质量管理[1]。目前,我院神经内科多为老年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差是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确保用药安全,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我病区于2017年3月成立品管圈,开展为期7个月的以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为主题的活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不小于65岁;意识清醒;能正常沟通;住院天数不少于7 d。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和昏迷;沟通障碍;精神疾病史。

临床资料: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10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49例,男51例;文盲35例,小学25例,初中22例,高中及以上18例;平均住院天数为 7.5 d;平均年龄(72.2 ±3.2)岁。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另选取10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女48例,女52例;文盲38例,小学24例,初中24例,高中及以上14例;平均住院天数为7.2 d;平均年龄(73.2 ±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以自愿参与、互相尊重为主要原则,由我科5名护士(其中1名为护士长)、1名药师和1名医师(质控医师)于2017年3月自发成立品管圈,圈名传播圈。圈员平均年龄(27.5 ± 1.1)岁,平均工作年限(4.3 ± 1.2)年;医师的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药师为大学本科,护士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大专学历(分别为3,1,1名)。投票选出1名护士为圈长,负责品管圈活动的规划与推进工作,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指导并协调整个品管圈活动的相关工作。

1.2.2 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3],围绕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提高科室质量管理及患者满意度为目的,从主题的迫切性、可行性、重要性及圈能力4个方面对主题进行评价,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以“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为主题。

1.2.3 计划拟订

本次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7年3月至9月,为期7个月,每半个月召开1次品管圈会议,以面对面开会、微信群交流等形式为主。2017年3月,成立品管圈,选定本期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4月,把握现状,设定活动目标;5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6月至7月,对策实施与检讨;8月,确认活动效果;9月,检讨与改进。根据活动计划表,在圈长的带领及辅导员的协调下,圈员们如期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期间,遇到问题时,圈员们相互讨论,互相尊重,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2.4 现状分析与目标设定

制订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检查表,对品管圈活动前10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76.00%。结合品管圈活动的等级评分标准,分别以1,3,5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计算得该品管圈的圈能力为 0.77(27 /35)。依据品管圈的目标,设定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0.76+(1-0.76)×0.8×0.77≈0.91。

1.2.5 要因分析

针对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以鱼骨图形式表现(见图1),并通过柏拉图的二八法则[4]找到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护士因素:护士工作量大,发药不及时,宣教不到位;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自我要求过低;沟通能力欠缺;本病区年轻护士较多,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医师因素:本病区住院患者人数较多,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时间较少。药师因素:工作量大,用药教育未能普及到每位患者,且未能对每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跟踪。患者因素:老年患者听力、记忆力及理解能力明显下降,知识缺乏,情绪消极,且存在擅自外出、离院及擅自停药的现象。社会因素:子女对老人的关怀较少,陪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用药知识,部分老年患者为孤寡老人,无人陪护,担忧医疗费用等。

图1 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分析

1.2.6 对策拟订与实施

针对主要原因,结合5W1H原则,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拟订具体对策,依照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对策进行评分,选出可行性对策,予以实施[5]。

制订护士口服药物发药流程:详见图2。

图2 护士口服药物发药流程

护理人员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把用药指导作为护理新进人员及实习生的入科教育,完善奖惩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护士长定期召开护理会议,或在早交班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加强患者服药管理:临床药师与护士定期共同查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向患者讲解规律、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及不遵医嘱服药的危害性。针对特殊患者和药物,临床药师应进行深入的用药教育。护士发药时携带温水,协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确认患者服下药物后再离开,对未发放药物的患者应及时交接班,以防漏发药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

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宣教内容,临床药师用通俗易懂、简洁的言语表达出来,配以图画、表格等,印刷成宣传小册子,在用药宣教或用药指导时发给患者,以便宣教后继续查阅,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定期举办座谈会、用药知识宣讲会等,加强医、药、护、患的相互沟通,及时了解患者不遵医嘱服药的原因,从而进行有效干预,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及其对疾病治疗的信息。

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鼓励患者亲属常到病房探视,扫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联合社会福利机构对孤寡老人给予生活上的关怀,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感情支撑,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前,老年住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76.00% (76 /100),活动后为 94.00% (94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定目标相比,目标达成率=(品管圈实施前依从率-品管圈实施后依从率)/(品管圈实施前依从率-目标依从率)×100%=120.00%,达到了既定目标。

2017年10月至12月,对我科参与过用药教育、健康宣讲等品管圈活动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追踪其用药依从性,结果见表1。可见,参与过品管圈相关活动的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

表1 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追踪结果

2.2 无形成果

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得圈员们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程度等均有明显提高,详见图3。开展品管圈,不仅提升了个人的能力,而且还打造了科室热情高涨的学习与工作氛围。

图3 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的各项能力变化

3 讨论

在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单凭药师一己之力,往往不够。通过开展品管圈,发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订并优化口服药物发药流程,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参与患者用药宣教及患者的随访活动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还增进了药师与护士、医师与护士、患者与护士,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本科室治疗团队的团结协助,提升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6]。

在开展品管圈前,多数医师、护士,甚至是药师,均认为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低、理解力和记忆力差及固执的心理等是导致其对用药宣教内容接收差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其服药依从性,使得医务工作者的用药宣教积极主动性不高,宣教程度不足,最终形成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死循环。经过品管圈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上述原因均为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宣教效果[7],但经过护士、药师每天的强化用药宣教,仍可提高患者对用药宣教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使住院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提高,而且使得参加过品管圈活动的住院老年患者在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说明品管圈活动是从患者的内在观念来改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使得在无医务人员督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遵医嘱,保持良好的服药习惯。

本病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障了老年患者的服药安全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与病死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提高了圈员们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开展下期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8-9]。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