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翻转课堂的学理研究

2018-07-22 10:53杨艳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切线适应度微课

摘 要: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方向,即在分析教师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双适应性的基础上,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翻转课堂的效益最大化。最后,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地方高校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翻转课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较少涉及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

一、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分析

随着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类课程的推广,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是盲目性,对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不足。数学专业课程中有一些内容不适合进行翻转课堂,如“高等代数”中的线性空间,不仅需要很强的逻辑推导,还需要结合整个学科的特点来阐明,必须由教师讲授。二是不适应性。教师和学生囿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于实现角色和心态的转变,无法实现教改的实质性转变。

总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理念等方面,探讨翻转课堂和微课在自主、协作学习方面的重要意义。但部分教师对教改实施的效果过于乐观,对困难估计不够,也缺少对学习主体的深入分析,既没有分析教师适应教改的能力,也没有总结学生对教改的态度、意见和适应度,忽视对教改的过程性研究。

二、翻转课堂和微课研究的方向

1.探索师生的“双适应”问题

教改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法的适应度,包括师生双方对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课程模式(微课)的适应,即“双适应”。

2.利用微课将翻转课堂的效益最大化

操作行为学习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应当遵守如下原则: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骤原则。教师应当通过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翻转-微课”通过视频的学习,方便教师进行专题教学,也利于学生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使用微测验、微评价、微反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将“微课—翻转”课堂的实验结果数据化

通过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为翻转课堂后续的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持,并为此类教改的推广提供数学模型。

三、实践研究

1.编写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翻转课堂教学方案的编写应简单明了,其中问题的设计只点明要点即可。本文以“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定义为例,见下表。

2.翻转课堂的课堂设计

以“高等数学”中导数的概念为例,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预习阶段:(1)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由教师提供);(2)画抛物线在原点处的切线及弦,体会弦与切线的关系。画圆的切线,体会古代割圆的理念。

提问与讨论阶段:(1)主讲学生讲解切线与弦的关系;(2)教师提问抛物线非原点处的切线应如何画图;(3)学生讨论;(4)主讲学生试着画图;(5)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动态作图。

总结阶段:(1)主讲学生对导数下定义;(2)课堂讨论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的相关公式的推导;(3)习题。

当前,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是高校教改的重要方向,而教师和学生对教改的“适应度”则是影响教改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双适应”研究既能够解决教改中遇到的问题,也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赵磊磊,赵可云,等.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2):86-93.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双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GB076)。

作者简介:杨艳(1981— ),女,湖北襄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代数学。

猜你喜欢
切线适应度微课
改进的自适应复制、交叉和突变遗传算法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基于空调导风板成型工艺的Kriging模型适应度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