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成龙
摘 要:数学是各科教学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其概念抽象,公式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公式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需要投入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全方位投入的精神状态很难长时间保持,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具有必要性,文章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基础教育改革的快速实施,让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积极去探索数学知识。[1]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对于这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儿童来说,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和直观具体的形象,造成一种强烈的有效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作用,通过预设的教学软件,使学生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慢慢地接近直到重叠,三角形右下的顶点不动,上面的三角形按逆时针的方向旋转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右边的三角形沿左边三角形的右边向上平移,直到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容易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化静为动,促进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抽象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首先用计算机演示一幅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的运动是相对(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这样,学生轻而举地形成了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概念。
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电脑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突破知识难点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图形问题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加之农村学校设备不齐全的影响,往往是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图形是静态、呆板的,将丰富的图形世界简化为死板的几条线段,学生不能亲手经历测量、实验、操作,更谈不上空间图形的理解,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图形问题更应该有机地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将圆形平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并展开图像的动态变化,很容易得出结论:圆形朝两边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其实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便于得出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在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唤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4]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用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然后,我啟发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了电脑演示的启发引导,学生纷纷动手,进行了多种推导的尝试。在学生充分尝试之后,我再通过电脑演示两个全等的梯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很快就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时,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得到发现规律、创新的灵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了解规律,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的习惯,迸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结语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十分重要。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更应该注意到既不能用的太滥,也不能唯课件是从,更不能“附丽趋美”,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结合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精心的设计,适时的穿插,用它的“神来之笔”去点“画龙之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2]李建芹.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
[3]杨东云.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5).
[4]丁斯琴.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内蒙古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