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明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19—01
当前在新课改工作的要求之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物理学习的起步阶段初中时期,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建立学生对于浩瀚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树立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点,从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便成为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初步分析,系统归纳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论。
一、在物理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的首要能力便是要学会创设问题,而物理实验无疑为创设这种问题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是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通病,即使是在绝大部分内容源自于现实世界的物理实验中,也很少将实际生活与实验联系起来。然而实际上这样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不与相关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学生就很难理解实施某个物理实验的动机和其所存在的根本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充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多多利用书本之外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初三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对串并联的电路问题感觉非常吃力。而如若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亲手接触到电路,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电路问题进行讲解,则会很大程度上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减少对于许多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同时也促使学生从实验回归课本,在课本中找寻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点;再将内化的课本知识转化到实践,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具备自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塑造自身的创新思维。
二、在物理实验中给予学生主动权
由于有限的教学时长与设备等种种原因,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上往往由老师主导全场。并且在讲解中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而并不启发学生思考每一个步骤的意义。这一做法导致的结果是长此以往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是既定的实验步骤,而丧失了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师为纲、以本为纲,丧失了对于权威的质疑能力和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因此,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应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在实践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同时鼓励学生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对实验注入自己的想法,在大胆质疑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
同时,学校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要求每一堂物理实验课都在实验室进行,并且达到人手一台实验设备的教学基础。同时适当延长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时长,力求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能进行相关的情境切入和思维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自觉将课堂的主人翁角色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扮演辅助和总结问题的角色,使学生能够独立掌控自身的实验节奏,发散自身对于相应问题的思维。
三、在物理实验中结合实际案例
“物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然而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最容易被忽略,学生很难将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将实验步骤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那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如果苹果没有砸到牛顿的头,那么牛顿定律就要被改写。如果不以苹果作为实物进行实验,也就难以推导出如此伟大的牛顿定律。
例如,在进行声速与光速测试的相关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初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雷雨天时同时产生的雷声和闪电,我们却会首先看到闪电,再接着听见雷声?从而引导学生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切入,思考声速与光速的关系。只有将生活中这些有趣的现象与课本知识、实验内容进行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探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开拓眼界,从而進一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必须源源不断地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科学生产力。尤其对于物理这样一项实验科学而言,良好的创新能力能推动学科的不断建设,而实验的不断完善又能促进创新思维的持续发散。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