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2018-07-21 12:14高馨任晓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课堂

高馨 任晓莉

摘 要:随着时间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焦点已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而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这些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创新在美术教育中有独特的魅力。本文推陈出新,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创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并从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等四个方面阐述创新在美术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校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授常识和绘画技能外,还要在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品性人格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思考以往教学过程,我们感到原有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以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我们面临教学方式的改革,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设备的匮乏等实际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美术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发展与创新,就成为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此,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就美术学科而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主角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评述”课上,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下节课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或一位画家,搜索整理资料,回到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组内选择优秀者上讲台进行讲解,有能力者可以自制精美的PPT课件辅助,教师从旁补充说明。这样的改变开始学生不太适应,但经过一次尝试以后,学生们变得兴奋,觉得能给同学讲课是很自豪,继而踊跃争先,这不仅达到了美术教学目的,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也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的困惑,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总之,在教学思想上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育内容的创新

现在的高中美术课本内容设置比以前的教材有较大的灵活性。但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对于教师来讲缺乏一种新鲜感,而有些内容则跟不上时代步伐,适应不了学生审美趣味的变化需要。因此,教师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结合课本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新内容,吸收新知识,介绍新技巧。在美术教学中,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例如美术课开设了装饰画一课,根据以往的上课经验,本课内容以植物花卉造型进行装饰变化,且以较工整的线条来表现装饰造型。材料以毛笔、墨、签字笔等进行填色,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带齐工具已经不易,而大多数学生更没有耐心描绘这些规整的线条,这样课业难以完成,效果较差,学生课堂情绪不高。于是,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自由的准备材料,只要是能够想到的,如豆子、树叶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可以尝试,然后用剪贴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教学,这样更易掌握,更有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越来越大,老师的教学思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三、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尝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要敢于打破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自觉性,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如“欣赏·评述”课中有一幅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中国古代的巨作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而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让学生看看教科书截取局部图片和幻灯片展示几张局部图片,在加以讲解就完成了这副画的教学,这无疑使学生感受不到这幅巨作的伟大。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领略这幅画神韵哪?于是,课前我们查找了大量相关背景资料,并找到这幅作品完整的版本。然后将其制做成FLASH,让整个528.7厘米长的巨作动了起来,将清明上河图从开篇到结尾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完整展现出来,真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学生们观看完这幅巨作后,都激动的不约而同鼓起掌来。很多同学感叹“只知道清明上河图非常有名气,可是从来没有想过会如此的震撼,真的是太超乎想象了!”有的同学感慨:“它要比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纱》更有资格称之为世界名画”。每当此时,我们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之情。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运用现代化的创新教学手段不仅省时、省力,更能更轻松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

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相当的功底。要使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广博,具有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能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努力钻研。向书本学,多读书,遇到问题多查资料;向别人学,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多请教,听课,不懂就问;多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进行经验交流,把学术研究和教学当中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摸索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铁铮.李胜利.中小学美育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高馨(1981.03-),女,汉族,黑龙江肇东市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美术课堂教学。

第二作者:任曉莉(1987.09-),女,汉族,山东省寿光市人,硕士,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