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索

2018-07-21 12:14田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田蜜

摘 要:当前人才市场大学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分析在该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实现高效就业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创新

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毕业生的快速有效就业,提升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幸福感。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实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对于高校教育和学生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然要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以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大学生的时代性,让他们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结构,在自主创业中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究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2.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很可能引发很多社会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就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犯罪情况来看,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状况,其中引发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及时有效就业,整天无所事事,自然容易走上歧途。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探究,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學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自己解决就业问题,甚至带动他人就业,创造一定的社会就业岗位,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新鲜思想,创新的创业形式也可能促进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转型,助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市场导向,实用性不高

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亟待完善,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和导向,盲目的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导致教授的课程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无法提供实用性的帮助。也可能造成同一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班级中很多大学生创业方向趋于雷同,导致市场饱和,实际创业效果不佳。

2.缺乏管理教育,创新创业难以做大做强

个人创业,其管理能力对于其创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创业者能够将自己创办的店面和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缺乏管理能力的创业者可能局限于小范围的创业经营,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在创业后因为不懂管理,而造成入不敷出,创业失败。而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学课程设置上存在欠缺,导致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实现真正提升,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实践。

3.缺乏互联网+思维培养,创新创业水平低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希望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和技术服务功能,实现行业高效的发展目标。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对于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不高,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创业中使用新思维、新技术,影响创业实效的发挥。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足够科学的市场调研方向进行相关行业的市场调查,总结现阶段市场经济结构中哪些是热门行业,哪些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而又有哪些行业发展趋于饱和,一次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从而实现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大学生的创业创业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升课程学习的实用性。

2.加强管理教学,提升管理能力

高校要认识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管理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着重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教学,提升管理学教学比重,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学校还应继续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把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学培训、骨干研修、专业技术职务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能力。

3.注重培养互联网+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高校要注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战,培养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全方位支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大学生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高校还应推进学大生科技创新基金的立项和资助工作,要求各学院团委做好“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大赛宣传,选拔推进高质量作品参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得到提升。

结语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黎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65.

[2]张程,司玉娟,张卓,龙东.“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7(18):32-34+37.

[3]马妙明.“互联网+”形势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视角[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09):39-41.

[4]周玲余.“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4):73-75.

[5]孙莹莹,张怀刚,王恩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22-23.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