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及价值观的研究与思考

2018-07-21 16:44何诗洋张美茹陈刚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高校毕业生价值观

何诗洋 张美茹 陈刚

摘 要:如何培养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目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和价值观的因素非常复杂。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学校就业政策导向等多个方面培养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价值观;引导策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稳步扎实迈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化程度变得越来越高,就业环境和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持续不断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

如何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及就业方向与国家的需求完美结合,投身到祖国的发展事业中,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当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和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和原因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我们通过向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随机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和反馈结果来看,51%的学生表示将企业待遇视为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21%的学生表示将个人兴趣视为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16%的学生表示将社会因素视为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10%的学生表示将学校的教育和指导视为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作为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1.企业待遇

根据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将企业薪资、企业经济效益、员工福利等作为求职的首要考虑要素。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高校毕业生重视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趋势日益明显。他们盲目看重经济待遇,具有明显的追求物质需求、个人享乐的倾向。另外,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走访调查,普通高校平均花费达到1.5万元/人。高校毕业生着急摆脱父母的供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减轻负担。最后,部分高校毕业生虚荣心较强,盲目攀比,形成了扭曲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他们通过比较工资收入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满足感。

2.个人兴趣和志向

不难看出,多数高校毕业生愿意将个人兴趣和志向作为求职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首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从小到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发展有着优越的条件。其次,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和个性化教育的推广,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进行研究学习和工作,且这样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效率高、成果丰硕,学生获得感强,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再次,随着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融互通,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勤于思考,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精准确定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非常明确,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能把什么样的工作做好。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社会因素中,国家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影响最为显著。其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也受到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生经历和周边环境对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再次,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是父母和亲朋好友。在选择就业时,部分高校毕业生会将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意见建议作为就业的主要参考。

4.学校教育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除了家庭生活以外,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度过。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各高校都开设有与就业相关的指导课程,对高校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教育。其次,高校会定期举办讲座、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再次,学校通过严格的招聘单位准入制度和规范的招聘签约政策,从客观因素方面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和价值观的引导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应当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設。辅导员与高校毕业生接触最频繁,交流沟通最多。如果高校辅导员能够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上有着明确的态度,同时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时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那么对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指导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帮助高校毕业生分析和解决与就业相关的疑惑和问题。与辅导员相比,他们具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业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再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办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就业办工作人员是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调和剂,他们非常了解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力提升高校就业办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对于把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应当促进学科融合和内容交叉。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有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国近代史等课程。如果能够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从多方面、多维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应当加强实习实践教育。安排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赴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活动切实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切实体会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高校毕业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结合学生的实际体会和感受,引导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再次,应当组织校内的课余活动。通过举行英雄人物事迹分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教授报告会等活动,让投身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向高校毕业生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净化心灵,提高思想觉悟,这对培养正确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将起到积极作用。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应当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近年来,国家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诸如西部计划、学费代偿等鼓励性政策。国家的很多利好政策都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高校应通过主题班会、宣讲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向高校毕业生进行传达,确保他们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明确、清晰的了解。其次,对于响应国家号召、具备正确就业取向和价值观的学生,学校应当进行宣传报道。宣传舆论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4.加强学校就业政策导向

首先,高校可以设定和完善就业引导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企业类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荣誉等表彰。要从政策层面上指引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其次,高校应严格完善来校招聘单位企业准入制度,对来校招聘的单位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对国家急需的对口单位及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合力,他们在就业时就能够充分考虑国家需求,奉献社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盖世洲,刘雅宁,李蔚娅.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62-64.

[2]廖海华,邹燕矫.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4):122-124.

[3]李婵,钟伟,赵广亮,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才智, 2016(8).

[4]丁永刚.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8(3):36.

[5]肖传强,李娟,王峰.农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良心态与合理引导[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58-60.

作者简介:何诗洋(1991— ),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院工会管理、学生事务、学院党建。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高校毕业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