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勤
摘 要:当前高校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和声学”的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课业发展与工作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
高校音乐专业的“和声学”是高校音乐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对位法、配器法的先行课程,还是学生学习合奏、合唱、声乐等课程的基础,主要研究的是和弦结构、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和声学”划分为必修课程,足以说明它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高校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问题分析
1.教师方面
第一,在新课改实施以来,面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大纲,不少教师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他们对新的教学大纲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导致教学目的并不明确,也没有从根本上引起对“和声学”这门课程的重视。因此,教师没有向学生传达这门课程在音乐领域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学情的了解,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缺乏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是制约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仍旧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使用,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针对学生的错误没有进行及时的分析,导致学生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第五,部分教师的键盘试奏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力不从心,无法达到原有的音乐效果,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方面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和声学”的课程目标并不明确,对其重要性也认识不清,学习过于被动,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有学生认为只有搞作曲的人才需要学习“和声学”,既然自己不打算从事声部创作,就没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这种偏激思想的支配下,有些学生对这门课带有抵触情绪;还有学生认为这门课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理论与写作技巧课比较高深,感觉自己学不会,对“和声学”这门课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勇气;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进度。
3.课程教材方面
“和声学”的教学内容有其独特之处,学生不一定要会写音乐作品,但是必须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技巧,教材中缺乏对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分析,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不透彻。新课改下的高校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和声学”这门课程也要将这一培养目标作为重点,这也是他们选择教材时的重要依据,不少教材就是因为难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对提高学生键盘能力的内容涉及甚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声学”教学的效果。
二、改善“和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和声学”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将学生今后的工作需求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新课改下的教材功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教学思想
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本。在“和声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創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将和声分析、即兴编配、和弦听辨等内容都包含在内,其实践性比较强,教师不能厚此薄彼,除了要教好为旋律配和声,还要将这些与其相关的内容都纳入教学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难点与重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手段
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以从易到难的原则展开教学,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从音响方面感知和声,偶尔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4.课程内容
和声学习的重点内容应该放在组织和声语汇的方法上,将追求优美音效作为目标,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实践解决问题,通过分析与视听实际作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结语
“和声学”是音乐专业的基础科目,笔者结合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分析情况,对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建议,希望为“和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焱.对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2010(3).
[2]吴彪.和声教学基本理论、技能要领及问题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7(11).
[3]周颖.对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