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8-07-21 12:14张翠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张翠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掌握。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并没有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數学教学中,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混淆概念,致使教学造成失误,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无法合理有效地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为彰显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数学生活化理论对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策略

小学数学在以往的教学生涯中,都是被当做理论进行教学的,基本上按照课本的理论思路进行教学,缺乏实践引导。以至于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语文还能识字,而数学根本没有用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为此,国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积极鼓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不如成人一般会抽象化,生活化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举一些与小学生年龄段该有的认知相一致的例子,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使他们更快地熟知一些数学知识,并将之运用到自身的生活中。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抽象知识时,往往会让小学生畏惧,但是如果换成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爱吃什么水果呢?”学生就会觉得很亲切,就会积极参与其中。水果有很多种,如苹果、香蕉、梨子、桃子、葡萄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圆形的和长条形的、个子大的和个子小的、有核的和无核的分类,最后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式或者写数字的方式记录在册。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吃与玩,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他们谈及此类,他们不仅会积极投入其中,同时会更加喜欢该教师,这对今后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二、合理引用生活素材,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正确认识

在教育改革的理念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知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合理利用数学。例如:在进行《圆柱的认识》这一教学时,教师希望通过举例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到什么是圆柱,而引用了下面的例子:甲地修建了一个水池,其形状是圆柱形,其底部的半径是10米,深5米,工人要在水池表面抹上水泥,要求计算水泥涂抹的面积。这样的例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能见怪不怪,可是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水泥,水池又是什么样子,他们可能无法想象。这样的素材放在教学课程中就会太片面,因此在设计教材时或者是教师在举例子时,要挑选合适的素材加以引用,将教学资源与生活素材完美的结合。又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这一数学课程时,书本中使用的例题是买东西的素材,我就得这样的例子对学生来说有点乏味,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大家知道送水的李叔叔每天要送多少水吗?”因为大家都很喜欢这位李叔叔,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了。“70kg”“100kg”“300kg”回答此起彼伏,但是都没有猜对。此时他们的好奇心已经激起,再将下面的课程他们就会更感兴趣了。

三、知识内容的生活化讲解,提升数学认识

知识点的生活化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讲解中没有距离感、没有陌生感,那么理解起来就会很顺畅,因此这部分内容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及精力认真地研究。例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观察指针时钟和电子时钟两种时钟中时间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时间的表示有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一天的生活,分别想一想自己起床、吃早饭、上学、吃午饭、放学、睡觉等的时间,并学会这些时间的表示方法,从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时间,并学会表示时间。同样以“时间的认识”的讲解为例,在讲解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块秒表,首先让学生认识秒表中的分针和秒针,然后让学生自己不断观察秒表中分针和秒针跳动的特点,从而总结出分针动一下(格)时秒针需要动多少下(格)。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在计数中认识到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推导出时、分、秒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相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常用方法,对将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讲解,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觉得新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从而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

四、利用生活教学情境的多媒体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生活化教学中,注意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激发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思考,将学生置于未知情境,让学生提出、思考、解决问题,进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针对学生而言,让他们思考趣味性和挑战性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圆,唐老鸭坐着正方形车,提问学生: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即可判断出车轮应做成圆形车轮。然后,再用电脑画面显示,唐老鸭坐在圆形车轮上,但车轴不在圆心上。同样提问学生,让学生知道汽车要想不颠簸,需使车轴和车轮距离全部相等。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欢笑声中,即可学习知识,又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功感。因此,问题情境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带到课堂上来,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本身的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早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会增强,进而达到新课改对于数学生活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225-226.

[2]杜春艳.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快乐阅读,2016(36):551-552.

[3]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07):138-139.

[4]张厚荣.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123-124.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