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计算能力探究

2018-07-21 12:14孙淑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训练计算能力要点

孙淑珍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认知水平的强化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盲目的灌输式指导,还会使学生衍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兴趣逐渐丧失,探究热情随之下降,数学教学质量低,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此,重新转换教学思路,及时调整引导方向,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强化培养就显得非常关键且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计算能力 训练 要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征,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对于数学问题的計算兴趣普遍不高。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极大的束缚着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很难顺利实现学科成绩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而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师纷纷组织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趣味活动,用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采取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变枯燥的课堂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取得了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我将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创建和谐的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最佳平台,也是学生完善构建认知体系的主要场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的优质氛围,这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始终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那么数学课堂也就会一直死气沉沉,极大的限制着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会尽量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气,会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如在执教《旅游费用》时,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前提条件,通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和“租车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想法。有了和谐生动的课堂,学生们的听课表现就会更加积极,后续计算训练活动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二、重视口算的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简算的前提,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组织口算训练活动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技巧,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口算的训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所谓的口算,实质就是心算。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每堂课上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之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重点,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变换方式训练。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再者就是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如:让学生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家长口算钱数,不但能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并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如听算,看卡片口算,运用口算本练习,在训练的层面上采用先简单后复杂,先求正确再求速度的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同时对有关数据要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速度。

三、提升估算的能力

(一)培养意识和习惯

首先,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指导策略和方法

1.估算策略:①根据计量单位大小进行估算。例如填写合适单位名称:一杯饮料有250(),一个病人一顿要喝20()水,一个人一天大约要喝3()水。②根据四则运算规律进行估算。比如加法运算中的和不小于任意加数、减法运算的差不大于被减数等。③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估算。比如幼儿园王阿姨带5000元钱买价格为248元的20辆童车够吗?算式为248×20,估算时把248看成250,因为250×20=5000,48×20的积小于5000,因此,幼儿园王阿姨带5000元钱买价格为248元的20辆童车是够的。

2.估算方法:部分求整体、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十法等。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低年级段的采用游戏、活动等手段,中高年级学段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能力。

结语

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与奋斗,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要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难见成效。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祥梅.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3)52-53.

[2]宋强.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6(17)226-227.

猜你喜欢
训练计算能力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