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似乎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进,依然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无法在较短时间之内扭转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学习观念。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期加强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联系,构建积极的联动模式,给业内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指导,为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分析;科学机制
高等院校的招生模式是为毕业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学校学生的就业水平,由此可见,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間联系密切。事实上,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面临择业和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压力,但学校没有意识到在招生环节出现的问题,导致目前社会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一、当前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招生模式不合理
当前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招生的规模和质量也随着学校的等级变化做出改变。现阶段,我国启用开放度更大的招生方式,开始面向世界招生。这种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后期的人才培养水平,但也伴随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招生数量过多使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依旧无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结果得不偿失。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招生时不仅仅要保证学生数量,还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非为了完成任务而招生。功利性的招生思想必然会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环节上下足功夫,搭配优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国内大多数学生过多地关注最终考试成绩,而非从学习中真正获得的更多深层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相背离是导致当今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无法挣脱以往封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味地因循守旧,使得教学长期以来存在形式课本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以及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实施策略分析
1.建立科学的高校招生就业联动体系
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科学的招生就业联动体系是解决当今就业难问题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招生就业制度,并以此来指导各项计划;另一方面,要在招生方面多做一些尝试性的实践,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收集反馈学生的基本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外,学校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财力去加强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2.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环境,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并将这些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在多年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建设发展之下,学校要不断吸取经验,总结一套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3.强化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
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整个工作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断根据实际实施情况,对现有的招生与就业联动模式进行更新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必须配合一定的实践锻炼才能理解其真正意义,所以高校要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模式,多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招生与就业联动模式。许多教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招生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并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要想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在招生和人才培养环节多下功夫,招生与就业联动模式必须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前沿性。
参考文献:
[1]魏冬明,韩玉轩.河北省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7(7).
[2]陆丽鸿.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J].文化学刊,2016(9):134-136.
[3]吕慈仙,郑孟状.服务型教育体系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3):52-56.
作者简介:胡俊岩(1980— ),辽宁锦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