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2018-07-21 09:35焦淑桂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元素化学教学化合物

焦淑桂

【关键词】 化学教学;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15—01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学体系发生了一系列改革,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出现满足了高中课堂的教学需求,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强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新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学习到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现阶段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成为教育人员关注的重点。

一、 课程教学中细节教学环节的构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背诵、记忆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每节课5、6分钟的時间进行方程式的记忆,通过统一的听写、学生自查、互查以及教师检查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方程式中的细节问题,教师需要反复确认,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热化学方程式》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并对方程式的内容以及相关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细节的明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H2(g)+I2(g)=2HI(g)

Δ H=-14.9kJ/mol

在该方程式讲解中,教师需要指明反应的温度及压强,也就是在25℃、101kPa的状态下进行反应,而且也应该强调物质的状态,如s(固体)、l(液体)、g(气体),在方程式的右侧也需要注明Δ H的数值、正负号以及相关单位。通过这种细节内容的强化,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提高课堂效率,满足高效课堂的教学需求。

二、 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教育革新中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需要学生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内容以及概念原理关系,通过对物质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内容线索的分析,进行有机化合物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有机化合物学习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类办法,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并通过常见教学方法,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以及分子模型。

教师在新知识讲解中,需要让学生知道链状化合物与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有苯环化合物,而且,在所含元素种类分析中,将其分为芳香烃以及芳香烃的衍生物。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在《认识有机化合物》学习中,按照官能团分类时,教师应该明确知识点,让学生知道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性质以及结构等,常见的有机物通式有烷烃(CnH2n+2),不饱和烃中有烯烃(CnH2n)、炔烃(CnH2n-2)以及二烯烃(CnH2n-2),通过这种知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明确地掌握有机物的知识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高中化学教师应通过教学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羧酸 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以及基本的结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探究教学作为核心,辅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并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其中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其化学性质为以下几点:第一,乙酸的酸性;第二,存在酯化反应,其中浓硫酸具有催化剂、去除生成物中的水等作用;第三,酯化反应原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强调试剂的加入顺序,导管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到。通过这种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激发。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其课程内容主要面对全体学生,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专业性的化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现阶段教学体系创新中,为了实现教育的创新,教师需要认识到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深化中的元素化合物入手,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构建探究性的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融合创新的教学资源,通过细节教学引导以及有机化合物等教学内容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学生化学素养得到专业提升。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元素化学教学化合物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