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基础概念探原

2018-07-19 00:40周树智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5
文化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学易经周易

周树智(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文化学刊》既然以研究“文化”为宗旨,因此,本文想探讨一下“文化学”几个最基础概念的本原。以下是我的理解:

一、“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解说很多。我认同中国古代先哲圣贤的说法。《周易·易经·贲卦》的“文化”定义:“人文化成”,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这里,人,指人类先哲和人类群体、整体;文,指文字(包括符号、图画、语词概念)和文明;化,指变化、演化、转化、教化、开化、驯化、进化;成,指养成、形成、成形、成熟、完成、成为、成功、成效;天下,指地球世界上的人和物。因此,所谓“文化”,就是指人化以文字以化成世界上的人和物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在不同地区生活的民族先哲创造发明文字,用以教化人类自己脱离原始野蛮式地动物生存状态使自己成为文明人和用人自己的劳动实践开发开化原始自然物成为人化自然物也。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只要是人类创造发明出来的自然宇宙界没有的新东西,都可以概括入文化概念范畴。这应是本原意义上的广义文化概念含义。

不过,在当今人看来,“文化” 是仅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或精神文化。例如,我们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延安作的《新民主主义论》里就是这样定义“文化”概念的。他指出:“一定的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究其“观念形态文化”的内涵,其实质是指人类各民族自创造文字以来人们在生活实践历史中养成的思想意识、知识理论、情感心理、观念意志、伦理道徳、精神魂魄和品质作风,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本文主要也是在狭义“文化”概念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的。

以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这种人类社会历史观作指导,反思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十九大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精髓基因根基源泉,寻本溯源,我发现流传至今的有文字和符号图画可考证的3000年前的《周易》,正是我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的源泉和主根。[3]

揭开《周易》被当代国人普遍误解为是求神问命周公解梦的占卜算卦《易经》筮书的玄奥神秘神圣的面纱,我们会看到《周易·易经》不仅是象数预测学,更是一部哲学义理学。形式上它是一种占卜算卦的象数预测学,预测吉凶祸福,极为玄奥神秘神圣。然而,自古以来研究《周易·易经》的人们都认为,《周易·易经》既是占卜算卦的象数预测学经书,又是一部哲学义理学很深的经书。可见,《周易·易经》作为兼占卜算卦的象数预测学和哲学义理学于一身,正好表明它是古人从宗教神学向哲学义理学思维转化过渡的标志。

从哲学义理学角度探究《周易·易经》蕴涵的哲学义理。我发现《周易·易经》的本质是给世人讲了一个“天、地、人、(神)”三位一体 的“三才”现实世界观和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之“道理”(系统理论)。《周易》 三才现实世界观告诉世人:乾卦“” 图象“天”,即象征天体的自在自然宇宙界运行;从人类社会历史观反思乾卦“” 图象“天”,可喻为“政治”,即象征国家政权治国理政行为。坤卦“” 图象“地”,即象征地势运行;从人类社会历史观反思坤卦“” 图象“地”, 可喻为地球上人化自然界的“经济基础”,实质是讲地球上的人和人关系的人类社会界。“人”,蕴涵在《周易·易经》全部六十四卦图象之中,指个人现实存在的人格化,实质是讲现实个人的精神魂魄,其本质是“文化”。“天、地、人”是相对独立的实体,所以,古人谓之“三才”。“神”,并非像西方人信仰的彼岸宗教世界里的至高无上的孤独存在的有外似人形的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上帝天主耶稣基督神,而是指天、地、人“三才”之中的“自然神”,实质指天、地、人“三才”之中的万事万物都因自身内在有正反阴阳二气两种力量交合(阴阳交合的主次、方向、方位、方式、方法、多少之不同)为一体形成的和实元气作为根本原动力而发生的变化莫测的神秘神妙神奇神圣状态现象,即“阴与阳交合之易”谓“神”,所以,中国人自古就不像西方人只信仰一“神”教(耶稣基督教),而是信仰“天、地、人”三才之中的“自然神”,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信仰的所谓“神”,即“天神”(“老天爷”)、“地神”(“土地爷”和地下“阎王爷”)、“人神”(“老祖宗”或“老先人”),特别是“人神”(“老祖宗”或“老先人”)。在中国人看来,只要在生活实用中达到神奇神妙神秘神圣的,他就当“神”信;不能处理解决现实问题的,你就是讲得再神,他就是不信。于是,给外国人造成中国人既什么都不信、又什么都信的印象。因为三才之中的“自然神”既无外形又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含在“天、地、人”三才运行之中因其有实用的实效而显灵,所以,我在这里用()号把(神)括起来。

《周易·易经》的 “天、地、人、(神)” 的三才现实世界观告诉世人:人要在现实世界里避防凶祸、过上吉祥美好的幸福生活,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宇宙界的关系、人与社会界(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现实世界(或自我精神魂魄外化)的关系这三种矛盾关系。

因为“政治”“经济”都是人为创造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政治”“经济”都属于“文化”范畴。不过,那已超出狭义“文化”概念范畴外延,应是本原意义上的广义文化概念了。

“文化”概念不仅有广义文化概念与狭义“文化”概念之分,而且有积极进步性文化概念与消极落后退步性文化概念“文化”概念之别,即凡能促进人和物更好生存的文化,都应归入积极进步性文化概念范畴;凡促退人和物更坏生存的文化,都应归入消极落后退步性文化概念范畴。

二、“文明”概念

“文明”概念。解说也很多;我认同中国古代先哲圣贤的说法。《周易·易经·贲卦》的“文明”定义,是“文明以止,人文也。”[4]“见龙在田,天下文明。”[5](《周易·易经·乾卦》。就是说,所谓“文明”,是指文化发展到极致外现为光明也。其实质是指一个民族因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发展到极致,将其积极进步的内在的民族精神的精髓精华在实践中外现为光明,影响和促进全人类生活方式更加幸福美好,就是人类“文明”概念范畴,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文明人六大文明。

“文明”概念有一个大前提, 即“文明以止,人文也。”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发展到极致,才能外现为光明谓之“文明”。

我们虽然讲中华传统文化8000年和中华文明5000年。但是,至今真正有很确凿的让人口服心服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源头,又传承至今的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物,是3000年前中国西周“六经”(注:“六经”者,“诗、书、易、礼、仪、乐”,即“诗经、书经尚书、易经周易、礼经周礼、仪经仪礼和乐经”也。不是后儒讲的“四书五经”)时代的“六经”之核心著作《周易·易经》。所以,我于2001年6月6日在在应邀参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和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上提出:“《周易》: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根”的观点。[6]

我的证据更具体详细地说明:

据司马迁《史记》讲:“昔西伯拘麦里,演《周易》。”(司马迁《史记·列传第七十·太史公自序》)就说的是西周周文王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囚拘麦里演义伏羲氏先天易经.经卦.八卦图画、创造发明后天易经.别卦.六十四卦图画这件事。时西周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演义创作后天易经别卦.六十四卦图画,作《卦辞》,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设法逃出商都。回到西周邦国封地西岐后,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解六十四卦“易经”图画六爻图象有《象辞》。500年后距今2500年前孔子作《文言传辞》,阐释六十四卦“易经”六爻图象。这是相传至今在历史上最早对《易经》作出的最全面系统深刻论述的历史文献著作,也是流传至今有3000年历史的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传世经典之作《易经》。所以,今天无论民间,还是学界在谈论《易经》时,都是指《周易》。《周易》就是《易经》,这是人们公认的一个基本史实。

2.在《周易》完成、传播和传成过程中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有特殊贡献。周公旦主3000年前西周“六经”,而后天易经别卦六十四卦图书文献《周易》是“六经”时代的核心著作,从此中国有了成文史和经学文化。

周公多才多艺,他不仅解析易经别卦六十四卦“易经”图画六爻图象作《象辞》,会占卜算卦解梦(故民间至今有周公解梦传说),伴周武王革命灭商纣,在周武王患重病时甘愿作替身以救周武王之命,而且在周武王儿子周成王年幼时代为摄政王,建东都洛阳,运用《周易·易经》为西周创立“王道”,制礼作乐,构建封建制和井田制,东征平叛,治国理政六年后又还政于成王,深受周族和后世称赞。

历史文献:3000年前西周《周易·象》。西周500年后距今2500年前东周春秋孔子不仅有《周易·文言传辞》,而且有《论语》曰:“克己复礼”“述而不作”“吾从周”。2000年前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本纪第四·周;世家第三·鲁周公》。

3.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2000年前帛书,有孔子的《周易·经传》。[7]

4.距今近1000年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代表人创立关学的北宋张载,著《正蒙》《易说》和《理窟》:“为往圣续绝学”,“复周礼”,实验“井田制”。清.王夫之说:“张子之学,无非易也。”[8]

5.距今近800多年前中国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南宋理学大师朱熹(1130.9.15—1200.4.23)在其《周易本义·注》里明确指出:《周易·易经》别卦六十四卦卦“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后凡言传者,彷此。”[9]又明确指出:《周易·易经》别卦六十四卦卦“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辞也。”[10]

6.其实,周公之后最早揭示了《周易》的精髓本质的,应该说是2700年前西周太史伯阳父。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爱讲树“经”立“道”,爱批评离“经”叛“道”。正是《周易》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树“经”立“道”,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哲学根基。《周易》树的“经”,就是“天、地、人、(神)”三位一体 的“三才”现实世界观和“元道”整体思维方式暨实用价值理性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华原始自然农耕文明之“经”,可经世致用。《周易》立的“道”,有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本质规律)之“道理”(系统理论),其义博大精深,言简意骇。其精髓:“天道”要义在定“天时”,自强不息;“地道”要义在取“地利”,厚德载物;“人道”要义在求“人和”,务实求实,百姓日用;“神道”要义在“易”本身,立“天、地、人”三才现实世界的本根基因,即立阴阳交合为一体的和气元气原动力和实生物生人生生不息的生命本根论。这是2700年前西周末期周宣王和周幽王两代史官史伯即太史伯阳父揭示给世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见《国语.卷一.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和《国语·卷十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从2700年前西周末期周宣王和周幽王两代史官史伯即太史伯阳父揭示给世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可知,《周易》的精神实质,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先民们在长期古代原始自然农耕条件下形成发现发明创造的和实生物生人生生不息的和实实学生命哲学文化。其阴阳和合为一体的和气元气说是和实生物生人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本根论,其天地人〈神〉合一的三才现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元道”整体思维方式及变易、不易、简易的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法论是贯穿中国全部古代传统文化之中的根本原则、精髓和精华,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务实求实、勤学爱思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实学传统文化基因之本根。这一切,全部可归结为一个“实”字。

7.不过,孔子在传承《周易》上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孔子《周易.经传》确实把《周易》精华讲的很清楚明白了。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11]“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之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1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4]

《周易》精华确实为我中华民族喜爱,它不仅奠定了的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哲学基因主根,而且代代相传,历代传承不断,成就了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古老的中华文明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诸子百家、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和说不尽的风流人物的故事。

8.《周易》作为中国易经传统文化的主根不仅在我们中国流传至今3000多年之久,而且300年前《周易》就流传到国外欧洲了。德国古典哲学开拓者数理逻辑学开创者二进位制和计算机发明家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在1715年4月1日在致好友雷德蒙有关中国哲学的长信第4部分,以《论中华帝国创始者伏羲氏在其著作中使用的字与二进制算术》为标题,回忆了他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神父发现《易经》与二进制关系的详细过程。1679年在华传教士白晋神父发现《易经》64卦二进制原理,建议他用到数或代数的证明中去。莱布尼茨说:“《易经》也就是变异之书。在伏羲氏之后的许多世纪,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以及之后著名的孔子,都曾在64个图形中找过哲学的秘密。……这恰恰是二进制算术。这种算术是这位伟大的创造者所掌握的而在几千年之后由我发现。在这个算术中只有两个符号:0和1……当我把这个算术告诉尊敬的白晋神父时,他一下子就认出来伏羲的符号,因为二者恰恰相符:阴爻‘--’ 就是0,阳爻‘—’就是1。这个算术提供了计算千变万化数目的最简变的方式,因为只有两个。”莱布尼茨盛赞《易经》里的中国“自然神论”哲学和“实用哲学” 。他说:中国“在国家治理上远远胜于文明的欧洲,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个极其令人赞佩的道德,再加上有一个哲学学说,或者有一个自然神论,因其古老而受到尊重。这种哲学学说或自然神论,是从约3000年以来建立的,并且富有权威,远在西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我想首先应当学习他们的实用哲学以及合乎理性的生活方式。”[15]这就是说,《周易·易经》不仅在300年前就流传到德国,而且为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发明创造数理逻辑学和二进位制计算机提供了重要启示和资料基础,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的典范依据。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1816年的《哲学史讲演录》就讲到《周易·易经》。他说:“易经的一个主要注释者就是文王,生于基督前十二世纪。他同他的儿子周公把易经弄成孔子所读到的那样情况。后来孔子曾经把这些注释加以综和和扩充。这一经书当秦始皇帝在基督前213年焚毁那一切与以前朝代有关的书籍时,显然是受到例外。始皇帝仅保留与他自已的统治与农、医等科学有关的书籍,不予焚毁,而易经却因其为中国人一切智慧的基础,也未被毁掉。”[16]

9.当然,也有不同意这种观点的说法。有一种说法,中国民间传说轩辕氏黄帝演义伏羲氏发明创造的先天“易经”八卦图画,依天时创建“黄历” 纪年吗?还有传说夏有《连山·易经》、商有《归藏·易经》,怎么能把比它们晚好多年甚至近2000年的《周易》,说成是中华古代《易经》文化的主根呢?应该讲,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是以民间传说为根据的。很可惜很遗憾的是这些说法只是传说,至今无坚实有力的历史文献和历史考证文物链支持证明。

《周易》不仅有流传至今的《周易·易经》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献存在,而且有历史考古界考古发现的至今有文字有图画可考证的最早的《周易·易经》的历史文物链为据,今天人们在谈论《易经》时,实际都是指《周易》。这是基本历史事实。

不过,因为人类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进化中又受一定历史时期条件限制,难免各民族会在人类世界文明进化过程中在自己创造的特定文明里还遗留有动物野蛮生存方式的缺点糟粕一面,即在特定人类文明里还遗留有不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中华文明是原始自然农耕文明,不可否认还遗留有不文明的糟粕一面。例如,秦皇汉武建立的名为法治实为人治的帝王一人集权独裁暴力专政专制的血缘宗法家国体制和皇权、父权、夫权、神权四大纲领战略政策,虽然在长期稳定中国大一统局面上功不可没,但却是违背人性和人类世界文明进化发展大潮流的,就是证明。这和西方在文艺复兴创造的近代工业文明和民主共和宪政文明后又发生两次灭绝人性的世界大战一样。

当然,人类各民族又都是在不断改造外界和自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的文明进化中不断前进发展的。中华原始自然农耕文明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历史条件下,因改革开放急速地跨跃式迈入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和互联网信息文明时代,固然其靠天吃饭的的生存方式和臣民式生活方式早已落伍,必须以现代公民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和创新高科技生产方式取而代之,但是,中华原始自然农耕文明里讲究的天地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和实生物生人生生不息、“元道”整体思维方式、实用价值理性等“道理”,更显得有十分珍贵的实用价值。

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与时俱进,分析区别清楚明白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里的精髓精华与缺点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返本开新,为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文明历史发展服务。

三、“价值”概念

“价值”研究,最初只是经济学研究的话题。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价值”扩展到道德领域,从而使价值研究成为哲学研究对象。

“我们中国古人创造的‘价值’二字很有意思,‘价’字繁体字是‘人’字偏旁一个‘贾’字,‘贾’即经商的人;‘值’字即正直的人。就是说,经济学和伦理学是‘价值哲学’的两个支撑学科,犹如人有两条腿走路,而近代西方人完成了创建这两个学科的使命,这就为‘价值哲学’正式诞生于西方奠定了前提条件和基础。”[17]西方哲学家都把英国哲学家休谟发现的与“事实”相对立的“应该”,理解为价值本质的逻辑起点。[18]但这个观点很难理解和掌握,应该具体明白化。

我们中国人是上世纪80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反思“文革”教训,价值哲学研究才热起来的。不过,中国人一旦搞起价值哲学研究,就一发不可收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来居上”。可以说,“价值”研究,是文化大革命后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陕西也是当今中国价值哲学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源泉和基地,陕西价值哲学学派林立。王玉樑研究员提出客观效应价值论,赵馥洁教授阐发中国传统主体价值论,孟宪俊教授倡导自然价值论,胡义成研究员提出时间价值论,邬焜教授提出天道价值论,周树智教授提出历史价值论,刘永富教授提出“所知”价值论,曹祖明教授提出生命价值论等等。

今天中国学者已从真理认识与价值认识之争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上升进入到价值主客体关系范畴之争,其中价值是主体需要满足说和价值是客观效应说之争比较激烈。主客体关系范畴说都能解释一些价值现象,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从根本上看,主体需要满足说容易把人们引向主观主义和实用主义,客观效应说容易把人们引向机械唯物主义和功利效用主义。二者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因此,我认为价值主客体关系范畴说应该改革。

我理解“价值是历史范畴” ,价值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无时不有时时有,无处不在处处在,“应以现实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性思维方式研究价值现象”。[19]就是说,“价值在形式上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价值内容就在现实的人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实践生活过程之中,价值的本质就是现实历史的发展,一切价值都是现实价值。”[20]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实践生活过程之中有价值,这种对价值本质理解的历史价值哲学观似能更现实地历史地说明价值现象。

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进化的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上和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价值哲学观,核心价值观更是这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活的灵魂。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新概括 涵盖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这个最新概括把特殊价值、普遍价值和个别价值包容到了一起,应该说比较简练全面。

不过,从历史学、逻辑学和学理角度审视这个表述,我发现这个表述虽比较简练全面,但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表述不是很鲜明,对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表述不是很突出,因此,十八大后我多次建言应在实施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夯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根基。[21]

同时,我们应看到现代外国价值哲学取得的新成果,特别应积极吸取现代西方哲学如美实用主义价值哲学和欧美国家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消解形而上学,关注现实“此在”生存,建设生态文明,回归大自然,实现返朴归真的新成果的合理因素,营养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学习和反思,努力做到“返本开新”。陕西省哲学界自2009年开展“回归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活动以来,通过重读马克思原著,发现我们多年来对马克思有很大误解,有一些基本概念被误读。认识到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以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即现实的个人生活于现实世界其中的、人和物有机统一的、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观、现实自然主义人化自然观、实践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和现实人道主义价值观为一体的新现实世界观。

所以,在实施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定要把中、西、马统一融合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心,真正使其成为人们的活的灵魂。[22]

四、 “哲学”概念

“哲学”,应是文化学的一个基础概念,至少是文化哲学的一个基础概念。

什么是“哲学”?我在上中学时就开始自学哲学,但只知“哲学”一词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因自知自已“无知”而有“爱智慧”之义。学习毛主席著作《毛泽东选集》,知毛泽东讲:“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此外,还有什么知识呢?没有了。”[23]

后来,上大学学艾思奇主编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知道马克思讲:“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24]

再后来,又进大学教哲学,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我比较赞同罗素把哲学定位界定为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一门学问的说法。[25]

黑格尔把哲学喻为“夜晚起飞的猫头鹰”,那不就是要求研究哲学的夜晚静下心来沉思深思反思世界存在,才能体会理解掌握世界存在的规律吗?而马克思把哲学喻为“高卢的雄鸡”[26],不就是希望教研哲学的应像“雄鸡”一样,一声高唱天下白,号召人们起来去改变世界吗?

进入新世纪给研究生讲《哲学通论》,从北京大学张世英老先生的《哲学导论》里发现:原来“哲学”一词“爱智慧”的本义,经海德格尓的考证,是比苏格拉底更早的古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提出的,意为人要“顺应自然”才能生存。[27]

看来,我学习研究哲学一生,从苏格拉底因“无知”“爱智慧”,到今天知赫拉克利特讲“顺应自然”才能生存的“爱智慧”,转了一个大圆圈,又回到原点出发点了。

过去我们把哲学理解为世界观和认识方法论是对的,但是,因为这主要是从客观对象角度理解界定哲学的,很难与科学区分开来。今天反思之,哲学作为思维科学,它更深刻更根本的本质,应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已精神世界的主观自我反省。不过,这种对哲学的认知界定,又很容易与纯主观精神的幽灵迷信混淆。

今天看来,哲学要真正实现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解释、说明,进而改变、改造世界,以求人类过上有价值理想幸福的美好生活“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最终必然归结为:人作为身心一体的主体,仰首观天象、低头察地势、静坐反省人生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历史实践的活动过程。而毛泽东对“哲学”概念的界定,则要求我们只要你“爱智慧”,就应学无止境,每天永远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五、“新实学”概念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很好的重要的优秀传统,就是“务实求实,实干创新” 。例如,早在3000年前西周时代,周文王就说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第四子周成王时的摄政王周公旦在他东征胜利后,教育已降周朝封商地为卫君的先朝君主商纣王孙子年轻的康叔说:要“作新民。” ﹙《尚书·周书·康诰》﹚ 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是一门很大很深的学问,概念大多都在创新过程中。为学贵在创新。至少“新实学”是文化哲学创新的一个基础概念。

“新实学”是1995年9月16日陕西省哲学学会在西安政治学院举行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走向”的学术研讨会上我作的“中国需要新实学”的发言里,提出的新名词概念。提出“新实学”之因,是我当时看到当代国际交往主要靠实力。而中国国内,一方面多数人积极投入以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中,务实求实奋发创新有为;另一方面,不少人一切向钱看,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腐败泛滥,已形成社会风气,深感中国需要用新药方治病。求索发现中国古代有“实学”传统文化精华,马克思哲学又是“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中、西、马融合的“新实学”,正是中国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哲学文化形态。[28]此后,我发表了一系列构建探索新实学的论文。

进入21新世纪后,我进一步明确界定“新实学”概念。“所谓新实学,就是指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适应和改变现实世界的社会实践为历史使命,以实现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环境和谐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历史发展为宗旨,以务实为乐的新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哲学理论体系。”[29]深入反思,我发现构建“新实学”新哲学文化形态,非我一人之力所能为也。2011年7月22日应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先生之邀请,我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召开的主题为“构建东亚新实学”第十一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论构建新实学之路》发言。[30]建议构建新实学之路,从宏观和总体上,应把握四个维度,即应把中国和东亚的实学思想优秀传统、现代西方哲学解构形而上学关注现实当下生存的新努力、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和人类当前现实的历史的伟大社会实践相结合。简言之,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012年12月16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举行的陕西省哲学学会年会上,我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实学是中华文明复兴之学”。提出这个观点的直接原因,出自对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党的领导人言行之感悟。

反思反省人生、社会和自然宇宙世界的存在及多年来为构建新实学而上下求索的经验教训。我发现:“自在者在,自信者立,自勇者为,自发者盲,自觉者醒,自省者得,自悟者通,自知者明,自容者大,自胜者强,自止者安,自由者乐。无极运行天地之道,无限求索人类之德,天地人神合而为一,是为道德。”

令人由衷高兴的是,我看到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共中央十八届常委参观复兴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 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后,他反复多次讲:做人做事要务实求实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特别是中共中央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一带一路”走出去新构想等等。在2016年,七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前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 “文化自信”概念。表明被西方人喻为东方“沉睡的雄狮” 的我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了,表明我中华民族开始对中华古老的实学优秀传统文化和5000年中华文明复兴的自知自信。表明近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我中华民族中华古老的实学优秀传统文化暨现时代精神开始真正融合为一体,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更深层次上的实现。表明我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正在和平崛起,正在大步迈进全球化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文明的民族之林的曙光已出现在世界东方。新实学为之欢呼叫好!

我相信《文化学刊》同仁在十年来以“文化促文化”的业绩基础上,必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衷心祝愿《文化学刊》同仁在进一步向世界传播我中华民族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复兴5000年中华文明和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更杰出更卓越的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实学易经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易经·序卦》探微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甜甜的“蝴蝶茧”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新实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