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优敏,王艳霞,冯雪梅,倪雯雯,张 颖,黄 晨,黄 莺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上海 200025)
医学功能学实验整合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实践课程,三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在内容上如何有机的深化整合一直是该课程改革的难点。另外,医学教学层次的多元化以及器官系统整合教学的深入,促使我们对整合式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进行新的探索[1]。文章将就如何建设和优化该课程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发展提供策略性指导意见。
医学功能学实验是以功能学科研究为特色的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探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以及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课程教学本着建立以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理论与操作、综合与探究、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整合实验课程更加强化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素质、技术和知识(ASK)能力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素质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提高创新精神;技能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获得功能学科知识的科学实验方法;知识目标着重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拓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机体功能的检测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索生命奥秘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团队工作完成实验设计、操作、讨论,使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强化机体正常功能—病理异常—药物干预的临床医学思维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今后开展的临床技能学习和医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整合实验课程在内容和结构设置上,除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验教学外,更加突出课程前沿性实验内容的教学安排,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了四层次的教学模式: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虚拟性实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依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实验组合。
基础性实验内容涉及各学科代表性的基本实验方法或经典实验,强调学科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注重三理实验相关知识的纵横向整合,强调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关性。设计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实验,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训练[2]。功能学虚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动物实验的网络虚拟现实环境,强化课余学习,开阔视野[3]。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和发展的保证。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以往教学师资主要来源于生理、药理、病理生理教研室的教师,存在流动性较大,全方位整合师资较少等问题。为此,团队三年来借力于医学院“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引进或培养校内拥有功能学科硕士以上学历的科研课题组长、技术人员和教师,完善梯队建设,稳定课程教师队伍。通过备课、试讲等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拓展知识结构。同时,鼓励课程老师参与课程建设研究,提高整体素质。保持持续性建设,造就一批掌握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整合课程教师,以保证课程质量和发展。
随着医学实验教育理念的转变,功能学无创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增加,而单纯操作训练及验证性实验已大大缩减。为确保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医学功能学实验教学在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将网络虚拟教学与课堂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网络“虚”与课堂“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展实验教学技术,使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呼应。“线下”构建系列完整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课件教案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资源。“线上”完善功能学虚拟实验、微课程以及课程网站等,丰富学生课余预习、复习及拓展科研创新思维平台。
在未来课程建设规划中,我们将尝试参考国外教学软件的设置,把最新三维、四维虚拟现实VR/AR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进一步改革功能学实验课程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向全国院校推广,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教学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教学,利用小班授课的灵活优势,将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以及自主设计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本课程教学。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结合微课程、微精品课程、网络虚拟实验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中穿插网络虚拟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将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训练。
课程考核采用分段式多元多维化组合成绩,以体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4]。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设计实验成绩、虚拟实验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等。
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在教师激励计划支持下,通过课程建设和优化,将培养学生的素质、技术和知识(ASK)能力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课程建设理念和特色:注重素质、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服务专业。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机体系统器官正常功能—病理异常—药物治疗临床医学思维的整体性。通过设计实验、虚拟实验、以及课题组长参与教学,开拓学生科研思维,鼓励创新。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改革设置临床医学五年制(68学时)、八年制(81学时)课程内容,以及检验、护理、营养专业课程内容,使课程教学密切服务于专业特色。
为了了解课程设置效果,我们设计了功能学实验教学效果调查表,对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达98%(见附表)。
附表 学生对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评价(%)
整合实践课程有利于整体优化医学课程的结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技术和知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医学功能学实验整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教学目标上着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教学新技术,虚与实结合、线上与线下呼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需要不断调整与自我完善,探索和改革培养创新性卓越医学人才的实践教学是我们的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