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8-07-18 12:56杨水根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单位

摘 要:推动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是确保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仍面临评价理念不够清晰、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体系不够系统、评价结果运用不够等困惑,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提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坚持以教学效果为中心,建立“多维、多点、多主体”的“三多”教师教学评价基础体系,遵循“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比较评估与导向评估相结合、管理评估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建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单位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6-0051-03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均从不同角度提出: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加强高校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分类评估,

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评估的新建本科高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审核评估。随着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加大,尤其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建立自洽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内涵建设,落实本科教学工作重心地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面临的主要困惑

通过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情况的调研与比较,总体来说,各高校均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通过落实教学责任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课程教学考核,积极完善二级组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量不断加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在不断提高,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的不断呈现和叠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和新命题,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与要求仍有一定距离,“评而不全”“果而不实”成为现实中面临的挑战,教学评价体系中也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评价理念不够清晰

近年来,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对评价的地位和导向存在弱化和迷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高校在大发

展、大合并后,对社会热捧的相关专业、项目高度关注,却相对忽略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等水平的提高,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内控机制的完善系统思考还有较大空间。

(二)评价指标不够科学

为追求发展速度和更高声誉,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定位过高,对基于区域实际、学校特色进行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思考还不够深入,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评价指标过高、过细、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1],评价未能充分发挥“促建、促改”等作用,致使指标体系未能反映实际情况,影响保障教学质量、服务特色化办学理念等功能的释放。

(三)评价体系不够系统

由于对人才培养定位等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缺位、缺环等情况,如重视教师课堂考核,忽视教师教学研究、教学服务等考核;重视教师考核,弱化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与水平的考核;重

视学生考核,忽视同行与督导考核;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观察与测度,致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多停留在“保教学、促发展”等较为空泛的口号上,教学监控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出来。

(四)评价结果运用不够

由于对评价地位、理念、体系等的认识不够,或者说评价结果本身就存疑,加之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紧张等困难局面,对评价结果的运用面临落实、执行不够,对教师、二级教学单位组织与改善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不大,精准施策、精准提升更是难以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无法形成有效闭环。

上述问题至少在三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影响高校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人才培养新动向、新要求更是难以满足,对学校影响力和潜力提升带来障碍;二是影响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等缺乏一定动力,与时代同步的激情下降;三是影响二级教学单位完善内部管

理,抓实、抓牢教学工作,并使学校无法有效调整教学资源分配,总体上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提升,降低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

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理性思考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各高等院校无法回避的两大基本问题,如何评价和保障这个规格是否实现,首先要看学校内部质量评价是否到位[2],正如审核评估提出用高校自己确定的标准“尺子”量自己的“个头”,实际上这个标准是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质量目标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符的质量保证体系。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应该是什么?主要抓手在哪里?主要原则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注意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一)评价价值确立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不断凸显。限于基本办学历史、特色和资源等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大多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培育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高层管理精英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应该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学的“质”与“量”,注重教学标准的科学度、符合度与达成度[3]。

(二)教师教育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营造重视教学、关心教学、热爱教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领域创先争优,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指导思想,以教学效果为中心,建立“多维、多点、多主体”的“三多”教师教学评价基础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三)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价

二级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考核,旨在科学衡量相关工作与业绩,强化二级教学单位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切实推动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遵循“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比较评估与导向评估相结合、管理评估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科学客观地衡量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

总的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历史特色、服务面向等方面差异性决定了各高校在评价指标与体系上的非标准化,难以用同一标准和尺度度量,但相同的是,地方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设计符合自身的内部评价体系,其中对教师和二级教学单位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两大基本主体。无论用什么方法,什么路径,定位于什么层次,一定要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落实在推进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准与步骤上,以求不断健全监控体系,提升评价质量。

三、推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

主要路径

如何落实“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理念,需要不断强化中心意识,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筑科学合理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从学校、教师、二级教学单位的视角看,应该重点思考如下相关工作。

(一)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坚持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需要多措并举。其中:一是建立、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部门第一责任人的本科教学工作责任制度、校领导联系二级教学单位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二是定期召开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参与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调研、听取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建议与意见,及时通报、反馈、研究、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三是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四是坚持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加强师德、师风宣传,不断交流与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五是积极推进绩效工资等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岗位津贴,凸显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教师主体地位;六是坚持把教学条件建设作为学校资源投入的重点,在确保经常性教学经费不断增长的同

时,优先安排教学经费,通过多种举措,构筑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夯实与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政策激励教学、工作评价突出教学、资源配置优先保证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基于地方院校特点,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多维、多点、多主体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水平与质量两个部分来思考,一方面要求教师首先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重点考核教学水平与质量,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基本要求评价。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应该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积极参与专业、课程等教学建设,这既是能力提高的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组织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基本要求包含的内容进行拓展,其中,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教师是否完成了所在二级教学单位规定的教学基本工作量);教学环节落实情况(教师是否履行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文件制作、作业批改、试卷评阅等基本教学环节);教学改革参与情况(教师是否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基本教学改革与研讨);教学服务保障情况(教师是否完成规定的导师、监考等教学服务工作)以及其他相关环节,重点是对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的考察。

2.教学水平与质量评价。科学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基于自身实践有不同的举措,其中尤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通过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来进行评判。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责任在增加,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应该有多方面的考量,其中,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授课与教学水平(重点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获奖,其中以学生评教结果为主要观测点,在指标选取上,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投入、教学效果等全方位评价,重点加强对教师备课等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评估,以及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并结合到课率、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进行综合评判,这部分应该占主要权重);教学改革水平(重点包括教学改革参与度、教学资源建设和教研成果质量等);教学服务水平(重点包括服务成效和学生指导质量,其中对指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应该进行较多关注)。

3.教师评价结果运用。一般来说,教学评价的目标无外乎衡量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建立教师评价制度,科学测度与分析教师教学质量。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針对性的举措,增强评价的实效性,形成科学的信息反馈制度与信息网络系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上台阶。其中,对考评结论为优秀的教师,组织公开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考评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学校要建立培训、提高机制,健全传、帮、带工作机制,教学督导及时跟进,加强随堂听课与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考评的成效。

(三)完善二级单位考评机制,健全内部质量评价体系

作为教学组织与建设的基本单元,二级教学单位的考评既要考虑贯彻上级教学建设、管理与改革的态度与意志,又要积极考察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成效;既要有一般性指标的考量,又要有特色指标的观察,鼓励改革与创新,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学校应该按照“理论教学”“专业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不同业务类别,制定规范、齐全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并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动态更新与调整,使质量监控有据可依。与此同时,二级教学单位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等特点与具体情况,在学校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规章,使

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2.明确考核依据与重点。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既有培育学生、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共性,也有因学科、专业、课程等特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考核什么?如何考核?一直是各高校在二级教学单位评估中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二级教学单位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考核内容分为基础工作和工作成效两部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基础工作可以重点考核二级教学单位落实学校教学与管理相关要求的情况,主要是就教学管理的规范性进行考核。其中,可以重点考核的指标包括:二级教学单位领导、系(室)主任听课、教研系(室)教研活动、教学资源建设、日常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学生到课率、考试组织与管理、学生导师工作等相关情况,抓实、抓牢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这也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工作成效可以重点考核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主要是对行为和举措效度的评估。其中,可以重点考核的指标包括:学生评教反馈、教研教改数量与水平、毕业与就业比率、教师技能竞赛、学科竞赛获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推广等相关情况。上述指标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具体量化,方便横向与纵向比较,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置一定比重的教学工作特色等加分项目。同时,对于教学单位基本工作未完成或出现教学管理差错等情况,可设置一定比重的减分情形,以利于统筹和全面考核教学管理工作。

3.评价反馈与整改。通过推进二级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有助于各单位进一步明确目标、查找问题、找出差距,真正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有利于与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学校以评估结果为导向配置相关资源,对于教学评价靠前的二级教学单位,在项目建设、经费配置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并将此项工作与干部考核等进行联动,相反,对于评价反馈不理想的二级教学单位要求进行专项整改,拿出具体举措,调整提高。对于有特色项目的二级教学单位,要及时总结并推广经验,形成机制,扩大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是学校多项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应该统筹推进,稳步实施,积极构建涵括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质量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4],积极探索建立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活力,激发组织责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1).

[2]杨水根.“无缝对接”理念下的商科人才培养[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1).

[3]王烁.基于学生参与度的课程学习收获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5).

[4]王薇.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同异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应用[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考核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看错单位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协办单位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